四海皈依心 海外遊子情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欣逢圓根燈會,海外學員都會在這個紀念宗大師的殊勝日子回來參加皈依法會,今年為了讓較新的學員了解《廣論》是可以在生活上實修的,增長對師父的信心,海外請法團規模倍增,由去年的兩百多人增加到今年的四百餘人。

  新加坡、馬來西亞學員人數占一半,另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其中僧眾七人,居士學《廣論》的時間也有參差,三年以上的老學員不到十分之一,學不到兩年的占七成左右,甚至有人今年九月底才進研討班!

 

排除萬難求法行

  一般公司在年底是最忙的,南加吳師姐說公司十五年來,從沒有經理級的幹部在十二月請假;她拚命祈求,居然機會來了,公司有個夏威夷的缺,老闆正愁不知誰肯被外放,她便自動請纓,雖然到夏威夷要離開家,但不會影響《廣論》的學習,仍可用視訊上課,所以用外派做條件交換,求法行滿了願。

  麻六甲來的周師兄雖然雙腳不便,平日靠輪椅行動,但是他求法心切,同班的沈師兄和其他同學發揮互助的精神,輪流照顧著,有同行的護持,周師兄平順的踏上求法之旅。香港的陳師兄把孩子託給媽媽照顧,才能回來皈依。

 

溫暖關懷迎學子

  要招呼這群從七十六歲到十四歲的四百多人,海外護持團隊早在兩個月前就著手規劃,由性鎮法師指導,法師以「修信念恩」為主軸,提醒講師群要提前了解、關懷學員,並以探索式的雙向互動為學習模式。教育組的幹部在一個月前開始作觀功念恩與代人著想的善行紀錄,憶師恩法會後,前行更是緊鑼密鼓的展開。

  因為海外團人數眾多,所以整個課程就在園區及大悲精舍進行,一則因為園區寬闊,再則它是匯集各區心業力的地標,讓學員實際對境,對師長功德的感受會更具體。園區為了讓遠來的學子吃得好、睡得好,開菜單、借調資材,並從十二月初打掃,只要出太陽,就開始曬棉被。

歡迎回家!大家一起來憶念師長的功德。

  12月6日賴錫源學長正式為護持義工授旗,事先打一支預防針,叮囑此行變化球多,大家要耐苦、耐勞、耐變、耐K,才能淨罪集資,在歷事練心中成長,大家牢記學長「菩薩行團」的期勉,伸開雙臂迎接遠自四海回家的兄弟姊妹。

  12日各國先行人員及日本、星馬同修來了六車,下機後直奔園區,翌日下午美加及香港同修也報到了,總護持陳四輝師兄在「相見歡」時作全程簡介,晚飯前陳耀輝學長盡地主之誼,讓大部分首次到園區的海外同修對園區先有個粗略的了解。

  當天晚上大家到思源廳二樓坐定,四百多人坐下來,每張四人的餐桌坐了八個人,兩組之間椅背靠著椅背,稍微轉動就會碰到別人,可是大家都很安忍。海外各支苑介紹他們怎麼推展法人事業,雖然有的同修時差還沒調整好,都不願意錯過了解同行的機會!

 

法水滋潤淨智苗

淨遠法師關懷海外同修,歡迎回來了解法人事業。

  14日,課程正式開鑼,前兩天的淨智課程由僧團擔綱。淨遠法師剛回國就上陣,他先開宗明義作法人事業的總說,透過法人事業呈現師長的功德。首先他隨喜海外同修的發心與勇氣,雖然沒有翻山越嶺之苦,現代生活要請長假不容易,尤其面對價值觀不同的人,更難啟齒請假。「既然放下世間來到這裡,生活需求就降低一點,吃點苦頭可以消業障,有清淨的動機,逆緣就可以轉為順緣了。」溫暖的叮囑點滴在心。

  淨遠法師講到師父為何創法人事業。為了住持正法,引領眾生離苦得樂!但除苦引樂唯賴正法,師父直指苦樂的本質,為大家建立正知見;並創造一個修學環境,讓大家先集菩提資糧;居士依法開展法人事業,護持正法;僧團弘化,引領大家趨入大乘增上生道。

  當中穿插的共學,有幾個人回饋,就各自的緣起,感嘆共業下滑的快速,面對臨終的那張成績單,要怎樣有把握能生生增上呢?唯有靠師長!為保護我們的暇滿身,師父創辦慈心事業;為保存文化作十善社會的基礎,師父創辦文教事業,真是用心良苦,師恩難報啊!中間休息時間有很多人請益,照相機的喀嚓聲此起彼落,法師遂滿大家的願,一班班逐一攝影留念。

賴錫源學長勉勵海外學員。

  「《廣論》怎麼學?可以讓你快樂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性鎮法師這句話深深嵌在同修的腦袋裡。他先讓同一桌的八個人彼此觀功念恩,練習把心打開;接著用幾個廣論學員的生命故事和如瑞法師的公案,串聯《廣論》的聞思,雖是午後時分,大家又笑又哭,瞌睡蟲根本無法作祟。

  感性的一節課之後來個理性的專題,幽默的如得法師講「如何把集資淨罪的七支落實在生活中」,雖然因為時間匆促,不能細講,法師說,點到的都照做就很夠受用的;同樣讀《廣論》,法師學的何其深廣!

  晚上陳學長講園區理念,學長念一篇學生的省思,讚歎驚訝之聲此起彼落。十幾歲的孩子因為想家而討厭老師、校規、同學,茫然過了一陣子,發現一天要如何過是自己決定的,思想影響行為,行為成為習慣,習慣塑造個性,這樣命運就注定了!「心活著,日子才是活的!」他發現「是自己不肯開窗,才擋住耀眼的陽光。」雖是小小年紀,令人自嘆弗如!

皈依禮拜精進日

  15日,全體到大悲精舍正受皈依,晚上參加圓根燈會。在一樓大殿就座後,先看憶師恩法會的實況剪輯,雖是片段,足慰遊子心!拭乾眼淚,如證法師接見大家,就像家族中的長輩對遠地回來尋根的晚輩述說族譜與先人的功德,如證法師用輕鬆易懂的喻,講傳承的殊勝、《廣論》的殊勝,大家聽得信心滿滿。懷著歡喜與景仰的心,利用中間休息時間瞻仰尊勝塔,繞塔禮拜發願,接著禪僧法師以護塔組的公案分享師長功德。

  晚上圓根燈會時,如證法師提起智光王和菩提光王迎請阿底峽尊者前後的公案,法師在講到阿底峽尊者拒絕靜命論師與智光王為法捐軀的過程中兩度唏噓哽咽:「唉!不是菩薩不慈悲,是眾生的福不夠啊!」不過藏人凝聚更多心業力,終於感得佛菩薩折壽來教導。海外學子聽進心裡,離去前數數發願,一定要更精進、更團結的護持!

 

慈心溫情滿人間

馬來西亞學員參訪斗六教室。

  聽說16日清晨的園區只有九度,雖然整天寒風苦雨,「溫暖甜蜜」恐怕是大家對這一天的回憶,因為課程主軸是發光發熱的慈心事業。吃完熱騰騰的早餐,冒雨作園區巡禮,接著兵分十路去參訪五個農友和五個廠商,每一路都有五個慈心義工引導,他們早就和各受訪者互動數次,這十個活教材有廣論同修、也有福友,別別呈現師長慈悲攝受的格局與實踐《廣論》的相貌。

  慈心講師代人著想,縮短下午的課程,延長午休,讓同修洗個熱水澡,或在被窩裡暖和一下,可是大家滿滿的感動沒有因為休息就冷卻。四小時後請各組派代表出來分享早上的所見所聞,時間實在太短了,沒有人講過癮,因為巡禮中有太多的驚歎號與心動。

  當師長功德透過福友的感受講出來,又是另一種悸動,張仁主講師父怎麼透過法會護持他的橘子,感恩知遇之情油然而生。南加的同修去參訪福義軒,回來豎著大拇指說,能成為師父的弟子,真是與有榮焉。去參觀慈耕茶園、陳源和醬油、有機五穀粉的同修講到農友與廠商的善心,還會眼眶濕潤,心印心的感受想必留下深深的刻痕。

  到四十二號地的同修喝著溫熱的南瓜湯,聽陳中城師兄如何利用地勢擋寒風,在冬天種瓠瓜,心中一直回味他竟然放下一週九節課的教授不當,跑去做每天九個小時接受日曬雨淋的農夫,為的是體現師長的慈心理念!

  去參訪曾師姐的馬來西亞同修因為農場沒有遮雨棚,移師雲嘉分苑,喝甘蔗汁,吃水煮花生(這些都是曾師姐田裡的產物),聽聽這位只有四十幾公斤的女人,如何有那麼大的心力獨自種六甲的有機田。

海外同修粉墨登場,表演「農家樂」。

  這天下午還有一場精采的分享。從南加回來的韓敬白師兄,幾年前因為海外團的感動,收起如日中天的電子業返台護持,當他談到觀功念恩如何改變他的脾氣,融化八年的嫌怨,很多人心有戚戚焉。在妙淨當義工的林怡靜師姐的分享,也讓大家笑得擠出眼淚,愛漂亮的她整天在蒸包子、饅頭的溫控室進進出出,有一天忘了換衣服就回家,搞到鄰居認不出這是體面的醫生太太,連先生也很訝異她為什麼穿得像菲傭!不過她的改變,真的把先生帶進來讀《廣論》了。

  到了晚上好戲上場,海外團分成兩個場地演慈心的四個腳本,當場抽籤,十幾分鐘後粉墨登場。每個生活班賣力演出,有的組找個中文比較流利的念劇本,其他的就演默劇;有的師兄放得開,演得超爆笑,還有道具放錯邊造成鬧場,笑點十足,笑鬧中將農藥、化學添加物的過患與有機、里仁食品的好處都攝進心底。

 

春風化雨滌心垢

透過活動,學員體會到累積資糧還要靠同行。

  18日星期日一大清早,如願法師帶著園區五年忠班的男女生分兩邊站,先背弟子規,背到熟練得簡直沒有喘息空間,一千零八十字一氣呵成。接著背「大學」,法師請會背的出列,沒想到一群人擠出來,就請他們歸隊一起背。看到這個成果,一群人流著歡喜的淚水,感佩師長的眼光與堅持。法師還帶著大家背《大學》的一小段,這一生來不及,希望下一生能在這種環境受教。

  文教故事多,講到孝悌,聽師父一段話對比自心,很多人懺悔往日冒犯、不敬的行徑,詹麗卿師姐為父親洗腳的過程也很感人,南加方師兄宣布他回家第一晚就要為母親洗腳。依著師長的教誡,開展出花開葉茂的喜樂,當然成長的背後少不了搓磨稜角的過程。聽完一系列文教推手淨化自心的過程,文教事業的意義與價值更了然於心。

  接著分四站體驗師父的文教事業,如何從小關懷到大,幼稚園、讀經班、青少年班以及大專班。大專班秀出誘人的提升課程;讀經班連抹布、掃帚怎麼用都要教;幼稚園設計一個「千山萬水求法行」,同修要前後各背一個背包,手持瓷盤走過很多障礙,回來後要供養,主持人提醒供物要越多越好,於是向同行求助了,不一會兒,筆記簿、手電筒、念珠、手錶,琳瑯滿目裝得盤子都尖出來。「啊!原來我的資糧都來自同行,我以前卻認為只有師父給我資糧!」低低的一聲喟嘆,菩提道上同行的緣已經進一大步!

人人手中忙搓湯圓,呈現一片樂融融。

  青少年班的「奉茶」體驗,別小看一個簡單的動作,誠摯的跪下來,送上一杯桂圓茶,加進滿心的感恩與祝福,讓好幾對母女眼眶濕潤。馬來西亞的一位師姐奉茶的對象是她的姑丈,她當眾觀功念恩,說明姑丈如何有恩於她,引出很多隨喜的淚水。

  晚上的搓湯圓是一個興奮的回憶,白色的粿粉配上綠茶粉、紫山藥、紅麴、地瓜,揉出五色湯圓,大家就像在做福智圓一樣,邊搓邊持六字大明咒,每一班秀出所排的字、標章或圖樣,有向日葵、菩提心、福智圓滿、同心圓等等,各有各的寓意。大家邊吃湯圓邊發願,越講越興奮,甚至搶麥克風呢!最後的願是希望大家的善願悉能圓滿,在這春風化雨中,心靈好好洗一次澡,這一夜即使無夢也會笑!

 

園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看到園區學生的學習狀況,海外同修很受感動。

  課程最後一天的壓軸──專談園區軟硬體的營造,如願法師先開宗明義談師父的辦學理念。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而人是受環境左右的,哪怕資質再好,如果只沉迷於電玩,表現也可能很平庸。很多人有一些莫名的恐懼,譬如踏在軟泥裡會不舒服,連餵羊也會害怕,因為生活經驗不夠,所以只能躲在有限的認知裡。園區就是希望提供豐富的生活經驗,營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來迎請師長,而且辦得好,別人可以跟進,可以帶動整個大環境的改善。

  園區的教育是一群人以身教帶動一群人,以品德為學習主軸,孝悌、利人、造善業為引導方向,背書增強記憶力,寫字讓心性穩定,惜福習勞培養體力、心力、觀察力、耐力,幾年下來證實學生有好習慣,知識性的學習也不差。這些文化的菁華要保留下來,也希望把好東西推廣到全世界。

海外同修園區巡禮。

  接著請園區同修帶隊做園區巡禮,巡禮完還去十七號地每人剪一朵向日葵晚上供佛。下午由林茂宗師兄做主持人,即席出題請雷音師兄、辛天送校長和劉秀寶老師回答,從他們歷事練心的經驗談中,處處都是對境學習放下執著、和合融入造共業一起提升的好例子。「好想跟他們一樣哦!」不少人暗暗盤算還要回來多留幾天。

  接著的活動都是在戶外享受冬陽的溫煦,除了做大地遊戲,老老少少玩得不亦樂乎,還到農場去收稻草、為鳳梨蓋被防寒害等等。在這同時,思源廳有一班國二的女生正利用惜福習勞課為他們做素鬆捲餅。在做餅之前,美國回來的許雪瓊師姊告訴他們,海外團回來一趟之不容易,所以學生更珍惜這個廣結善緣、送出祝福的機會,一邊持咒,做得很殷重呢!

  入夜後,大家盥洗沐浴,靜待淨遠法師來帶著大家供佛及讚頌。法師在這感恩之夜做心得供養,發言之踴躍不輸營隊的「心得你我他」。次日尋根之旅回鳳山寺,如願法師帶總結行時更踴躍,在大殿前排長龍等著分享,最後八九個人因為時間有限,只好向隅。下面選摘幾人的分享。

 

學子心懷

  ◆南加師姐:看同修生命的轉變,每個人都有師父的影子。這次來護持,這邊的義工讓我感觸很多。我們經過中壢、園區、新竹、台北,不同地方的義工,展現的卻是一樣;義工把我們當成遠地回來的兄弟姊妹,感謝師父,才能受到這樣禮遇。我一定要從自己做起,我們做到了,共業就凝聚了。

  ◆南加王師兄:本來進研討班只想學佛法,對文教、慈心不太注意,但這一次我了解它們和無限生命的緊密關係。我必須懺悔──直到皈依那天,我才真正把師父請為上師,放在心裡。

  ◆南加吳師姐:這裡的規模是南加看不到的,難怪有人一直說:「一定要回來!」我深深的感受到,不管讀書、做事情,真的要有次第,單靠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方法,要有一群人,要有有經驗的人教。如何維持熱點?念《廣論》、做義工,相輔相成,良性循環,才不會斷掉學佛這條路。

  我在這裡得到兩個數學公式:

  (1)吃素不只飲食清淡,慾望減少,心靈也輕鬆許多。
  (2)以無限生命當分母,所有的計較、憤怒,都不算什麼了。 南加董桂蘭:過去幾年,我鎖在生命的牢籠裡,雖然物質上很富裕,但我很憂鬱,希望別人不要成為我的負擔,但在這裡我卻非常快樂!

  在美國家裡,瓷器的顏色配得不對,我就不吃;剛到的第一天,看到每個人捧著鋼碗吃飯,我心想:「我有沒有跟錯團?我好像到了難民營!」可是幾天課程下來,我好開心,每餐飯菜都裝得尖出來了,好久沒有這種快樂的感覺了。

分享學習過程,同行助伴不可缺。

  ◆溫哥華楊師姐:我和呂師兄(男朋友)從國中就認識了,看他學《廣論》那麼投入,本來覺得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可是到這裡走一趟之後,我才發現他做了非常聰明的選擇。

(附註:呂師兄在2001年教師營因為交大同學的影響,參加過大專報恩隊,回來勸不少人參加大專班,但自己卻一直沒機會讀《廣論》,直到去加拿大才有機會接觸。)

  ◆馬來西亞黃師兄:我們來自居鑾,讀《廣論》只有一年半,班長梁財不幸因公殉職,目前透過視訊和新加坡一起上課。幸虧淨遠法師和新加坡同修的協助,我們才沒有散掉,法身慧命得以增長。這次來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我們一定努力把師父的法在馬來西亞增長廣大。

  ◆香港陳師兄:在這裡我深深感受我們都是一家人。皈依法會那天,我跪著跟師父說:「師父,我回來了。」從1996年就碰到師父,但是在人世中浮浮沉沉,現在終於安住了。那天晚上我也打電話回香港感謝母親,多虧她拉我一把,還幫我照顧小孩,我才有這一次的學習。

福智之聲第1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