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就是我的道場

雲林 盧嘉東

  上師說:「師父把我們放在這個位子,實際上就是救我,讓很多人一起救我,幫助我修行。從開始發心你就必須要承載著很多人的苦樂一起走,你被迫放在一個一定要走大乘的地方,如果沒有這個位子,我們會想管別人嗎?」

  盧嘉東師兄是園區成長實踐組農經課課長,也是麻園有機農場的副場長,聽了上師忍辱度的這段開示,有個欣樂大乘的發想,真正的發大心希望自己能承擔麻園農場同修的苦樂,盧課「長」如何從現有的職位上幫助同行呢?

  麻園有機農場面積廣達一百二十公頃,是園區的外護,有三十多位學習廣論、相應師父慈心理念的農友來到這裡。他們平常勤於農耕,生產的作物就交給銷售中心,隨著經驗、技術的進步,能生產的東西越來越多,盛產時農產品有銷售的問題;遇到風不調雨不順時,收入不穩定,就有生活問題。似乎這些都是農友自己的問題,與我沒什麼關係。

 

師長教誡 一一入心

  透過上師忍辱度的學習,才發現──師父把我擺在這個位子──農經課課「長」是讓我成長,不能當作負擔,不能只想著自己的佛堂、自己的孩子,或覺得自己超有修行的;而是,還要想著一群人的生命,才是這個職位的殊勝。想到這裡,我已感覺農友的問題與我息息相關,如果不是上師的教授,如果不是擔任農經課課「長」、農場的副場「長」,我會想管別人嗎?我會把他們的生活,甚至生命納在我的心中嗎?因為我是「長」,不得不慎重考慮這些問題。師長加持我的心續,透由法的深入,我學習用法,希望能承載他們的苦樂。

  最近看師父的開示,提到:「叫你們意樂為重,你們又只重意樂,不重事相。」我想著師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只重意樂不重事相?甚至我反省自己,師父要我轉意樂為重,我到底做了沒?這裡面的內涵是什麼?以前在社會工作,追求現世安樂,以物質導向為主,以業績掛帥。學習廣論之後,師父要我們重視無限生命,重視業果,我有沒有跨這一步?如果我是一個重視無限生命、重視業果的人,是不可能只在那兒聽廣論,不去創造增上共業。當這些理路一直在我腦中思考、撞擊時,我反省自己在農場的角色,不能只過自己的生活,應該有方向、有目標帶著大家往前走啊!

  我要和這一群人一起往上走,而且要和師長的方向結合在一起。如果主管沒有目標和想法,怎麼策發他們一起往前走?幾經思考,想到當初賴學長希望麻園有機農場能成為四生的示範農場,讓人聞名而來,帶人來,想再來,留下來,我們一定要先做出來,才能讓其他人跟上這個善業的腳步。

 

自他生命 交相輝映

  一般的有機農場談三生,和麻園農場的四生有什麼不同呢?透由農友大會,我和農友們一起討論農場的願景──「生命、生態、生活、生產」四生的有機示範農場。

  農場以生命為導向,這一群人因為廣論共學、慈心理念共學等,生命和別人有了不同,這是一種學習,上師說:「福智廣論研討班是我們的根本。」可是學習如何量化呢?為了鼓勵忙於農耕的農友們認真讀廣論,於是訂出廣論研討班及慈心理念共學的最低出席率,希望出席率能逐漸提高。賴學長也提醒我:「生命是展現出來的,農場一定要培福,農友心量寬,不計較,願意布施,就會越來越好,要有互助的概念。」所以就訂出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土地間較具體的互助實踐,希望農場有更正向的氛圍。就在大家努力中,現在農場的互助合作模式,儼然已成趨勢。

  除了生命,生態、生活、生產目標也逐一討論。當我把農友的生命擺在我的心裡,看到每個人背後的負擔和生活需要,這時我感覺責任加重了,因為有一來者是加我擔,農友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他們是我的責任,如何讓大家在這裡安身立命?如何讓他們也能一起走上去?我必須關心他們的經營管理、開源節流等,相關問題都要事先考慮周延。發起一顆幫助別人的心之後,發覺自己的心更寬闊了,生命也成長了,更體會到上師說:「師父把我們放在這個位子,實際上就是救我,讓很多人一起救我,幫助我修行。」

 忝居「長」位 學習發心

  為什麼要成為四生的有機農場呢?我想了想,學佛的最高目標就是要成佛,可是成佛那麼遙遠,我們的下一生目標是增上生,我們投入最多心力的四生的有機農場和下一生目標如果扣不上,那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做師父所歡喜的有機農業,是種外緣知識的因,有機不殺是淨戒為根本,把護生的業推廣出去,是得暇滿的因。大家做這件事是依憑外緣善知識及內緣暇滿,生命可以有更高的格局。

  農場年度目標是一種方向,我要求自己努力種因,很高興我有很多下手處,可以不斷地幫助別人、提升自己,找到淨罪集資的下手處,這就是我的道場。原來這些農友是來救我的,我的生命成長是靠他們。透過這件事情,我常常都想著別人能不能過日子,能不能存活下去,原來師父把我擺在「長」這個位子是讓別人來幫助我的。

  我發現,一個重視意樂的人,不會不重視加行,重視加行,業就會一直增長,現在的果是共業,不是我能改善的,在共業中種正因才是我要做的事情。走過這段路才知道,這是自己生命的事,是我欣樂大乘的發心,別人有困難、或者做不到沒關係,我要提升自己,是我要修習圓滿,不僅修忍辱,也要修布施,還要修持戒、精進,「非唯觀待外境」,這件事是我修六度的下手處。

  上師的依師是全心全意地為弟子,我要依師,就是要全心全意為別人,和眾生結這份業力,我願意像師父、上師一樣,好好面對困境,朝著這條路勇往前進,不要退。我們是靠法人事業成就,沒有法人事業不會緣法,這麼多年跟著師長學習,真的生命轉彎了。

福智之聲第2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