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消互助合作 打造小農幸福未來

──誠信制度 國際會議報告慈心經驗 


謝佳皓師兄代表慈心基金會和福業公司上台報告。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多年來,慈心基金會推廣有機農業的永續經營,發展出上下游整合產業鏈的推動方式,從前端農友從事有機栽培的技術輔導、加入驗證,以及生產規劃與採購,到末端的通路等,透過法人各事業單位,都可以全面的協助農民,因此,深獲「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以下簡稱「亞太糧肥中心」)的肯定。於是亞太糧肥中心力邀慈心基金會及福業公司,參加於2013年8月26日至30日,在泰國曼谷舉辦的「亞洲有機農產品資通訊導向之電腦化供應鏈系統」國際研討會,一起為促進亞太地區糧食生產及農業環境保護技術,以及經驗交流,特別是為協助小農發展而努力。

  團體也積極回應並派遣農管課的李逢祺師兄及謝佳皓師兄一同參與,過程中處處體會師法友功德。其實,師父早在十幾年前,針對「里仁物流成立的緣起與宗旨」做了明確開示,為了長遠之計,建立制度很重要,同修們依著師父的教誡,努力實踐,才能受到各界的肯定。參加國際研討會,期待更多人認識慈心有機農業,以及師父饒益有情的事業。 

 

會前準備 互助合作 

  參加國際會議,農管團隊一直用心揣摩對方的需要,除了準備正行的報告文件,事先還要配合大會準備所需的相關文件,甚至帶著亞太糧肥中心人員參觀整個物流的作業流程,並重複確認所需準備的文件內容,中心的人員說:「你們真的很認真。」

  雖然農管團隊擁有豐富的物流實務經驗,但必備的文件及口頭報告,皆須專業翻譯人員及流利英文報告者的協助。然而慈心理念及物流專業領域的翻譯,若不通盤了解,實在難以掌握。經過多次互動、配合度高的鄧慶珊師姐,儘量揣摩,甚至確認字彙,希望能如實又得體表達,寫出了英語演說稿。經過多次往返的修正,李逢祺最後也妥協了,「只能控制在最可以接受的範圍去表達。」大家都盡力了。

  經過習講,賴學長給予及格的鼓勵分數,並再予指導如何講出人家想聽的內容。就在緊迫的最後三天內,大幅修改,再經過擅長英文及慈心理念同修的修潤,變得通情達理,這顆心才篤定下來。

  縱然,農管團隊缺乏國際研討會的經驗,還要面對專業術語在翻譯上的溝通,另外,原本物流的工作依然照常進行,例如,新北市校園有機蔬食的洽談、新物流中心的成立等,面對諸多困難與繁瑣事務,大家依然勇氣十足,迎向挑戰。 

 

臨場報告 熱烈回饋 

李逢棋師兄(右三)、謝佳皓師兄(右二)、亞太糧肥中心副主任今井博士(左五)
李逢棋師兄(右三)、謝佳皓師兄(右二)、亞太糧肥中心副主任今井博士(左五)


  會議現場中,李逢祺觀察來自亞太國家的報告者,各顯專業,講說頭頭是道。他不斷思量著:「如何在簡短的報告中,傳達出師父的慈心理念及實踐的事業,以符合對方需求。」因此,自己一直處在「做得還不夠」的狀態。

  負責報告的謝佳皓,事前不斷演練,終於要上場了。雖然報告的主軸是福業公司運用資通訊科技部分,但是巧妙地將福業上下游的事業與功能串聯在一起。透過慈心基金會對農友的關懷與輔導,加入有機驗證,就在推動有機農業的過程中,不僅種出健康的農作物,還可涵養水庫、保護山林。當農友願意有機耕種,面臨最大的困難即運送及銷售的問題,這時透過與福業的合作都可迎刃而解。誠信是福業主要運作的指導方針,其次是漸進式的提升農產品品質,接著說明目前物流體系的運作以及未來的發展,最後點出里仁是福業最大的客戶。農友從開始種植、產出、銷售等,都是經過福業細心地規劃與安排,方能順暢。

  會後,負責聯絡窗口的亞太糧肥中心蔡博士,高興地說:「我聽了很感動。」另外,實際推動有機農業的泰國某基金會,聽了頻頻點頭讚許。還有一對夫妻都是泰國某大學的教授,趁勝追問:「有機不好種,你們怎麼推動有機?又如何讓農民持續不斷地有機栽培?」想要更深入了解基金會如何輔導及鼓勵農友。甚至隔天有位日本學者說:「你們的演講,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有師長的引導,謝佳皓覺得:「我們很有福報,什麼都有了。」 

 

無限感恩 洋溢幸福 

  謝佳皓回想當初,雖然幾番修改的講稿完成了,心裡還是不踏實,直到看過西寶與官田推動有機及綠色標章的影片之後,「看著看著自己就很感動,這兩個計畫的後期自己都有參與,看到這些農友感覺就來了,臨場報告時,好像不是自己在演講,似有護法的加持,自然順暢,一股力量就出來了。」他第一次真實體會到團體的力量,信心倍增。

  「制度很重要。」李逢祺回頭看師父的開示,原來奧妙都在其中。一開始大家都很好樂護持法人事業,但是並非僅有好樂心就能成辦一件事,他漸漸體會師父說的,經過一個轉化的時候,我們真正嚴密的制度,就可以奠立起來。形成制度事情容易推動下去,才能廣利眾生。

  李逢祺又說,現代人彼此難以互相信賴,師長引導我們互助合作、扭轉社會,如果我們能跟上師長的腳步,透過制度慢慢去做,同時擴大格局,就走在互助合作的路上。他也警惕自己,成辦這件事,都是同修們在師父的引導下,經過十多年來用心地投入,無悔地付出,流血流汗的累積可能僅呈現在一張投影片上,自己也不能輕忽。這才發現師父對慈心事業的開示,猶如無盡的寶庫,發願要像師父一樣具有無限的慈悲與智慧。 

福智之聲第2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