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講記(四十)

〈感應章第十六〉

◆日常師父開示

  通常我們講那個感應,今天我在這個地方也講一、兩個感應故事給大家聽一下,我們這裡平常都有很多感應故事,那個《德育古鑑》就特別告訴我們,「德育」的意思就是說,這個道德教育、德行教育;「古鑑」就是自古以來,這些真正地照著傳統的方法去做的,有什麼好處?違背了有什麼害處?這像一個最好的明鏡一樣,通常我們說高懸這個明鏡,相傳古代春秋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寶鏡,這個鏡子懸在那裡,然後呢在這個鏡子裡,如果你心裡面有惡心眼的話,那個鏡子裡就照出來了,就是這樣。是這樣,所以這個叫「秦鏡」。換句話說,像這一面鏡子一樣,你做得好,它有什麼好的感應,你做得壞,就會有什麼樣的損失。在這裡啊,我就講兩則故事給你們聽一下。你們有興趣,平常這種書,你們如果要看閒書,這個書是非常值得看的,就是告訴我們,事實上你做對了,有什麼好處;做不對,有什麼壞處。在這個上頭,我就講兩則故事。

  有一個人姓徐,叫徐一鵬,寧波人,因為家裡邊窮,他非常孝順,那家裡面比較沒錢,所以怎麼辦呢?他就跑了去給人家教書;教了書,然後把那個錢去奉養他父母。他非常孝順!有一天這個夢當中,感覺得很不對勁,他只要家裡面父母有什麼不對,他一定會自己有什麼特別的感應。他那天晚上,感覺到有一個奇怪的夢,他第二天就跟那個⋯⋯,以前那個教書,不像現在的學生是到學堂、學校,以前都是有錢人家,要教一個子弟,請一個老師,那麼提供一個地方,在這種情況之下,那地方都不會很小一間房,稍微大一點,那附近其他的鄰居就跑到那地方來。當然,有一些地方,譬如說提供出來,專門教學,請一個老師來,有多少人共同的,所以通常情況之下,它並不是像現在學校裡邊,有校長、老師啊,一大堆,不是,都有一個叫「東家」,東家就是那個主人,特別地請一個老師來,給他一點錢,除了他自己的孩子以外,其他的鄰居什麼等等都一起來念書。

  那個徐一鵬,那天做了一個夢以後,第二天就告訴那個東家說:「欸,不對!我父親有病,我要回去看看。」所以他給那個東家說好了,告了一個假就回去了。急急忙忙地回去,從那個學校裡面跑到家裡面,要經過一個山頭,就走過那個山頭的時候,遇見一隻老虎。平常的時候遇見這種情況是非常糟糕的啊!要我們看見老虎的話,啊!腿都軟掉了,或者逃,或者逃也逃不了。那這個徐一鵬怎麼說啊?他就跟那個老虎說:「我啊,我真正今天回來是為了看我父親,我並不在乎你吃不吃我,可是我的心目當中一心一意啊這樣,假定說今天不是為了我父親的話,你吃掉就吃掉了。」他說完了,他也不怕,繼續向前走,居然那隻老虎本來是張牙舞爪地對著他,他講完了以後,那隻老虎像狗一樣挑挑尾巴,回過頭來跑掉,那他也就這麼一路上面回去了。

  他回去的時候,本來他父親已經進入昏迷狀態了,結果他一回來,他父親就醒了。醒了說:「嗯!兒子要回來。」果然一下就兒子回來了。他就問他兒子:「是不是你半路上面遇見一隻老虎?」「對啊!你怎麼知道啊?」他父親說:「我本來已經死了⋯⋯」已經到這個什麼?平常我們人死了之後,會到那個東嶽大帝那地方,還沒到閻王那裡,他會先到那地方。到那地方就有一個判官,站在那個嶽帝的前面,說:「本來你的壽到這裡為止,可是呢因為你兒子的孝心,因為兒子的孝心所感動,這個老虎都會避開,同樣的道理,因為你兒子的孝心,你延壽一紀。」一紀就十二年。說完了,他父親就起來要吃粥,病就沒有囉!就這個故事,這是第一個故事。

  另外一個故事呢,有一個地方,那個城外有一家人家姓顧,他娶了一個媳婦,那個媳婦,那一次正好回娘家去,要剛剛回娘家的那個時候,那時瘟疫很盛行。對現在來說,這個瘟疫我們並不太怕,古代這個瘟疫來的時候啊⋯⋯平常我們碰見瘟疫的話,現在是有很好的專門的這個對症下的藥,或者前面的預防針,或者就是生了這個瘟疫的話就治病。實際上,你就是有這樣,大家都很害怕,當瘟疫流行的時候,你都不願意跟那個病人在一起的,對吧?實際上古代那個瘟疫來的時候非常可怕!那簡直大家一點辦法都沒有,說不定他一家,短短的一天或者兩天之內,十幾個人死得只剩下兩、三個人,有的人統統死光,這麼嚴重法。

  在我小的時候,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曾經看見過一次,二次大戰的時候,好端端的,那時候在鄉下叫「霍亂」,現在這個霍亂我們都知道,就一下子,大家都病了,平常那個像民間,現在如果說你們住在鄉下就曉得,如果有喪事的話,親戚、朋友大家會去祭弔,是吧?那個時候,祭弔的這個剛開始的時候,忙都忙不過來,到後來大家不敢去祭弔了,反正有人家瘟疫,趕快把他燒掉,誰都不敢去,就這樣。往往有的時候一家人家,人口單薄一點的話,不是統統死光,弄下來他躺在那個床上,沒人招呼,最後也就死了,這麼嚴重法!這是古代就是這樣。

  那這件事情發生在哪裡呢?清朝初年,清朝的第一代皇帝是順治,離開我們現在已經是三百多年以前,那個瘟疫很厲害,常常就是這樣地一下,家裡面統統死掉了,乃至於譬如說一個鄉村,全部鄉村裡面剩下不了幾個,所以周圍最親近的人,大家都不敢去過問這件事情。

  那麼這個顧家,家裡邊一共有八個人,除了那個媳婦正好到娘家,沒有碰到,其他的七個人,一個一個倒下來,還沒死。於是這媳婦就聽見這個消息了,聽見了消息她很著急。她的父母就告訴他:「啊!你好幸運,你幸好回來了,如果你沒有回來的話,你一定也病倒。你正好在這兒躲一下,你不要回去。」要我們,我們會怎麼想啊?我們想:「啊!那個都是病人,誰敢願意跑到那裡?」那個媳婦說:「不!」就給他的父母說:「不是這樣,既然今天我變成功顧家的人,有病的時候不照顧,誰去招呼他?人應該這個樣,所以古人所謂『捨身取義』,就是即使生命有危險,我應該盡到我的責任去做。」所以她就不顧一切地跑得去。「假定說我貪生怕死的話,那豈不像禽獸一樣嗎?像畜生一樣嗎?我不應該!」所以她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路上也很可怕,回到她自己的家裡邊,全部都是病人,但是她不計一切地回去了。

  嘿!就妙了!回去的時候,她家裡邊有人哪就聽見那個鬼在這兒講話了:「喔唷!不對,不對!那個孝婦,他那個媳婦很孝順,那孝婦來的話,所有的神明出來保護,我們趕快逃,趕快逃!留在這裡不行。」就這樣。以前的人說,那個瘟疫的時候有瘟神,實際上真的有,然後這個瘟神就統統跑掉了,他全家八口統統就活下來了,那個事情記載得很清楚,孝順的故事。

  所以將來真的以後有因緣跟你們講一些這種故事,這種故事都是事實喔!告訴我們,孝──有這麼樣了不起的好處。這是正面的,那現在還有時間,我跟你們講一個反面的故事,反面的故事也在這個地方。

  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張義,他自己本身平常做起事情很認真做,他是個種田人,規規矩矩,認認真真。那麼他後來因為是不曉得什麼,是不是因為儒家還是佛家,學了這個道理以後,他自己總覺得:「啊!這個做人哪,要照著道理做。」所以到了中年以後,他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我有做錯?」就去懺悔。後來老了以後一直生病,有次就到了陰間去了。到了陰間,那個陰間的判官,第一個事情,通常情況之下,有一本叫「生死簿」,什麼叫生死簿呢?就是你一生在世的時候,你做了什麼好事,做了什麼壞事。如果好事多,那你將來就可以超生;壞事多,那你就要墮落。

  然後就看他做壞事那個簿子上面,記了很多,可是都槓掉了。那他就問:「這怎麼回事情呢?」說:「你以前做過壞事,後來你懺悔,因為你至誠地懺悔,所以那個槓掉了,那個罪就沒有了。」那個也槓掉,那個也槓掉,那個也槓掉,有一個沒槓掉,什麼呢?小的時候,他在田裡邊收那個麥子,現在都是用機器收的,以前都是用人工。譬如說像我們出坡,我們就拿了一個鐮刀跑得去割,那麼這個父親就帶了兒子,叫他去。那個兒子覺得:「唉!怎麼怎麼⋯⋯」好辛苦了半天,希望就省力一點,少做一點,父親就告訴他:「你快一點哪,一定要把它做完哪!」他心裡很不高興,但是雖然不高興,他還是做完了。心裡面不高興,眼睛就是這樣,心裡面老嘀咕,就這一個事情,而且嘀咕了一下,那麼這個罪沒消失掉。

  他就想:「我一生當中,造了很多很重的罪,懺悔了也都改掉了;我這個父親叫我去做,我只是心裡嘀咕了一下,還是把它做完了,想像當中我的罪沒那麼重啊?為什麼這個沒槓掉呢?」

這判官就告訴他,真正的講的罪,這個罪的行相有好幾種:有一個就是你做這件事情,做得比較重,譬如說我們現在講,傷害也許我不小心哪,或者不管小心不小心,傷害了一條狗,同樣如果傷了一個人,傷人這個罪,就比傷狗來得大,就是這樣,所以看他的對方。第二個呢,就是你那個心,有很多我無心的,一個不小心;一個呢,有意的。有意的就比無心的要來得大,不但是這個,而且有意的,還老心裡面老是嘀咕,心裡面老嘀咕、嘀咕、嘀咕、嘀咕⋯⋯,那是最糟糕!還有一個呢,就是尊長,這個對尊長是最嚴重。如果普通世間的人的話,父母、祖父母、尊長跟老師;出世的,三寶,這種情況最可怕!哪怕很小的一點罪,這個罪就非常嚴重。所以他就說:「你現在這個罪,就是對你父親這樣的關係,所以那條罪沒有槓掉。」

  後來他醒過來了,正因為這樣的關係,他其他的罪就鈎掉了,所以他還是有活過來,所以把他自己看見的告誡世人,這樣。

  所以現在,我們現在也許會想:「嗯?現在大家都是這樣的,我也沒有什麼特別壞啊!」這個倒的確的,對你們在座的諸位來說,我也不敢到底怎麼說,不過我想像當中,我們不管是法師們也好,年輕的同學也好,比起社會一般的人士來要好很多,有很多是非常好的,就是我們這裡最差的,的確,你進了佛門當中,總比別人要好一些。那這個又怎麼講呢?這一個道理,我簡單地說明一下。所以古代經常那個太平盛世的時候多,現在那個時代不一樣,那真是天下大亂,這一點你們將來年紀越大,會看得越來越清楚,這個就是一個感應問題,就是這樣。

  好,那我這個課就講到這地方為止。

福智之聲第2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