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次第十二講(一)──人生何去何從(2)

◆日常師父開示

  那麼所以這一次呢,我想關於這個佛法的內涵,我把這次要介紹的內涵,一共以十二個題目來講完,十二個題目。這個十二個題目,我想大家都有,那所謂「人生的歸向」,或者我們說,那人生到底要到哪裡去呢?第二個是「科學的迷思」,因為眼前主導我們的是科學,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從這科學而談這個問題呢?所以作一個比較。那麼下面呢,選擇佛法,在這個裡邊「為什麼要選擇佛法?」這是前面首先我們從我們現實的人生所面對的客觀環境,那麼走到選佛法這條路上。

  既然要選佛法了,那麼下面一步說,學佛,那學佛應該以什麼樣的條件去學?當然因為這個並不是隨便東碰西碰,既然認真去學的話,那需要一些:內在的,我們說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外面的,需要什麼樣的客觀條件?那麼在這種條件之下,我們應該學,前面說的這麼五花八門,應該學什麼?所以四、五、六這個題目是「學佛的心態」、「學佛的條件」,以及「學佛道的次第」。這就是我要介紹給大家,我自己經過了這樣的失敗的經驗以後,摸索出來的一條路。

  那現在當我們決定照這個去學,第七講叫作「三法印跟一實相」。那為什麼會講這個呢?因為這個是佛法的整個重要的重心所在,也可以說,我們對那個整體的有一個認識。舉一個比喻來說,譬如說我們要到哪裡去,或者說我們要到高雄,那我們就說,到高雄,方向向南,要經過什麼,大體上面認識。有了這個整個的認識,那我們一步一步地照著次第深入。也就是說,一個是總的,一個是別的,總別之間的關係。

  所以下面緊跟著說「皈依」,那是進入佛法的門。那麼皈依了以後呢,要了解的是「黑白業果」,這個是學佛的基本,這個基本,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佛的基礎教育。那麼有了這個以後,然後佛法慢慢地向上提升,那就是真實地提升,就徹底地受用佛法。所以下面就講,「啟出離心」,怎麼發出離心,「發菩提心」,最後一個叫「悟證空性」。悟證空性,我們有的時候就是說,究竟成就佛果。一共分十二個,那麼剩下來呢,就是說一個結論。

  那這裡我有一個簡單的事情,我這個介紹的方法也稍微有一點不一樣,不僅僅是說我在這裡這麼講一下,不僅僅是如此。這個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呢,就是在這裡先把這個大致的內涵,作一個簡單扼要的說明,這是前面一部分。剩下來另外一部分呢,讓各位同學大家一起去討論,研究、討論。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個道理我想簡單地說一下。

  如果說我們平常單單是聽一下的話,印象不深。我們不妨這麼說吧!大家都有共同的經驗:我們去聽人演講,就是這個演講的人口齒非常清楚,然後講的內容一樣地非常精采,你精神也很好,很認真地聽,聽下來了以後,你能夠記得多少?你會覺得,欸,很好!過了 三天以後,剩下來的沒多少了。假定說我今天介紹的佛法是隨便地隨談,我想也只是如此罷了;可是我覺得對我們有這麼深的價值,如果說只是如此的話,那個太可惜了。所以我自己的經驗,以及我們周圍很多同學學的經驗,都要聽完了以後好好地去論辯。經過了論辯以後,你印象很深。

  我相信大家都有這個經驗。也許你不要說像我們正式的學什麼學問,論辯的不太多,特別是我們自己國內的這種教育方式。可是我們閒的、空的時候,說不定跟人家有一些問題啊,也可以說大家⋯⋯,乃至於說大家爭吵吧!當你跟人家爭論一次以後的話,你會終身難忘。對,我們就希望。這是壞的東西喔!現在學好的東西,我們也但願我們能夠終身難忘。這樣的話,才能夠作為我們一個人生的指導原則,層層深入,解決我們希望解決的問題。這是為什麼把它分成功兩部分。實際上,我們也經過了相當長遠的一段時候,前後有五年,已經多少有一點點經驗。這個是為什麼在這裡要希望大家研討的。實際上這個研討後面,還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今天暫時先不說。

  那麼就緊跟著講第一講── 「人生歸向」,或者說「人生何去何從」。那這個裡邊分成功三個大段。第一個,我們重新評估一下人生的真相。第二個呢,認識無限的生命相續,就是我們的生命是無限的,一生、一生,對這個應該認識。第三個呢,找出生命當中的轉捩點。那麼我就把它分著次第講下去。

  這個,我們談佛法,為什麼這個地方要首先講人生呢?我們要了解,因為佛法真正的好處,它就是針對我們人生問題來解決,所以佛被稱為大醫王。這個就像我們平常的醫生給人治病一樣,就算那個醫生是絕頂高明,能夠治療一切疑難雜症,但是如果這病人不願意去合作,「諱病忌醫」我們說,不肯去聽,不肯去看,或者不照醫生的指導來去看的話,儘管這個醫生是絕頂高明,那看不好病,這樣。所以啊,在這個地方所以談人生的話,我們停下來,先把我們自己這一生拿佛法的標準去衡準一下,評估一下。這好比什麼呢?來作一個全身的健康檢查。如果我們真正發現有病,趕快去看,這及早治療總是好事。

  那麼談到這裡,我就想,現在讓我們大家看看。那麼這個,當然現在我在那兒談這個問題啦,所以不妨以我自己作一個例子。我想也就是拋磚引玉一樣,或者是說,那讓你們從這個例子上面自己去衡準一下。雖然我來講我的,可是重點呢,但願每一位同學聽過了以後,你自己拿那個例子來反省觀察一下自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不僅僅是談我,就是我周圍所遇見的,從家人、親友、同學、社會上面的,太多太多的人,大概都是很類似的,有這麼一個很有趣的一生的過程。

  那先看,從哪裡開始呢?童年。這個是從頭到尾喔!通常那個童年,也可以說是「無憂無慮的童年」。那麼經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以後,下面要進入什麼?進入青少年時代。那個青少年時代,不是無憂無慮,而是「無限希望」。通常那個時代到什麼時候呢?大概到大學、研究所畢業以前。下面呢,等到畢業了以後,那進入社會。照理說,進入社會當中,應該什麼?一展所學,通常我們說「大展鴻圖」。喔!那個是前途真正⋯⋯,因為前面是無限希望啊!我們現在壞的不談,特別是好的,好的也就是說,他的事業真的成功了,社會上面人家看見,喔!他是飛黃騰達,現在還有一個新的專門名詞,叫「五子登科」。對,我們不妨這麼說吧!啊,那個金子是滾滾而來;車子、房子嘛當然是不在話下;然後還有什麼?兒子、妻子,樣樣俱全。表面上面看,不錯,可能大家都在羨慕你,可是事實上呢,我們不妨平心靜氣來看一看。除了外面這種拿出來好像很炫耀的東西以外,所謂內心上面,我們平心靜氣地檢查一下。

  因為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遇見很多問題,無窮無盡的問題。這個不管是外面的政治上的問題、經濟上的問題,所謂外在的,或者我的職業上的,公司也好,商業也好,哪裡也好,這是外面的。裡邊的呢?家庭的,那個就不去細談了。在在都是很多問題,而且,我們簡單來說吧,受生活的壓力,這樣。那個使得精神上面無窮無盡的一種壓力。這是很有趣的一個現象,外面這麼成功,可是裡邊並不盡然。

  我自己感覺得很幸運,到了中年以後做了和尚。不過,和尚並不是說關在山裡面就算,我還是跟社會上面接觸,所以一樣地有很多同學,他們都很成功,然後有很多朋友,乃至於很多信徒。我在這裡也不妨舉一個實際上的例子來說一下,這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一個做生意人,成功的人。他前面的前半輩子也是念書念得非常好,不是在這裡,如果這裡的話,應該說台大,然後醫學院,因為這是最高。可是在大陸上面出來的是,我們那個時代,最好的是交大,然後工學院,這樣一個人。然後進去的時候是第一名進去,畢業的時候他又聯考第一名出來,做最好的官,然後最好的生意。他是一個信佛的佛弟子。一次很偶然的因緣,在車子裡邊,一起坐在這裡,那麼他就跟我談這個問題。他就說:「唉!」不曉得為什麼談起,我已經忘記掉了,我只是要舉這個例子來說。

  他先就嘆了一口氣,再看看他那個司機。那我也不妨說,那個事情是發生在美國,離開現在也大概二十年以上。那個時候在美國人人有車子,在美國有司機的話,那個都是要比較相當有錢的人哪。他就看看他那個司機,然後說:「唉!人家總覺得好像大老闆,多麼地舒服,其實啊⋯⋯」他下面這個話,就是很感慨地說:「司機比我好!」他這樣去⋯⋯,這句話。

  那我想,怎麼會司機比這個老闆好呢?拿現在來說,如果算算他自己的家財,也可以說億萬豪富啊!結果他就扳扳指頭算給我聽,這樣這樣這樣⋯⋯我就聽來聽去,一點都沒有錯。他那個司機,他說不曉得拿多少錢,他拿完了以後,只要反正老闆命令他,告訴他:「到公司」,他就開到公司。老闆上去了,他就睡在車子裡,睡大覺。然後下了班了,把老闆送到家去,他回家去,高高興興地過他天倫之樂。「我不是啊!司機在開車,我腦筋裡還要動,今天、明天、後天、前天⋯⋯,然後私人的事情完了以後呢,還要很多交際、應酬。表面上面來看,我有很多門道,有很多鈔票,實際上,我被這些東西壓得氣都透不過來。」

  古人有句話,枷鎖啊,綁住我們的枷鎖,鐵做的、木頭做的固然不舒服,金子做的更不舒服耶!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是說明什麼呢?說明說,欸!到了中年以後,這個中年一段時候喔,實際上呢,這個一段是人生當中真正最有作為的、最重要的那一部分。現在這個人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結果是這個樣。

福智之聲第2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