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一般家庭有客人來訪,主人常會準備一桌豐盛的佳餚,其中少不了一盤炒米粉。這道香噴噴的美食,即使逢年過節也不見得有,總是伴隨著「重要客人」,小孩們才得以品嚐,也因此對它那特殊的香味,許多人至今仍深深懷念。近年來物資漸漸豐富,夜市中炒米粉隨處可見,已變成一道平常的小吃,可是記憶中的米粉香氣,卻遍尋不著,因為它的原料發生了重大變革。
如今市面上的米粉,絕大部分是用玉米澱粉加入少量的在來米粉或是純玉米澱粉製成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呢?因為消費者想要價位便宜、口感又Q的米粉,但他們不知道製程的差別,而生產者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節省人工、增加生產量以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米的原料價格是玉米澱粉的四倍,而製造過程也較為繁複。首先原料「在來米」要先在倉庫放一年多,等米的黏度較不黏以後才能做。整個製程從洗米、泡米、磨漿、壓乾,然後攪拌壓模成型,先蒸七分熟,稍微放涼後再攪拌一次,才以油壓重力壓成米粉型,再去蒸,蒸熟後的米粉非常黏,必須趁熱用手搓揉,否則將糊成一團,略涼後再切斷、烘乾,最後包裝。
如果以玉米澱粉為主原料,製程就簡單多了。整個過程少掉洗米、泡米、磨漿、壓乾,只需經油壓重力壓成米粉型,蒸炊、切斷、乾燥即成。以玉米澱粉、黏稠劑、水混合拌勻即可。
因原料的不同,製程也不同,所需的機器設備、人工也不同,產量也就有天差地別。玉米澱粉本身缺乏黏性,在攪拌時就要加入黏稠劑,以使製成的成品口感較Q。另外,玉米澱粉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有添加漂白劑,故成品的外觀看起來是白白亮亮的,帶有光澤。消費者不明就裡,這種QQ、白白、亮亮的產品反而更受歡迎。
現在吃米粉,有經驗的人總會好意提醒一句:「腸胃不好的話,不要多吃,米粉不易消化。」這豈是米粉之過!事實上純米粉吃起來有米香且口感柔軟,是很容易消化的。反之,則沒米香,吃起來QQ的。另外,若將兩種米粉分別下鍋炒,純米粉多炒幾下就會斷成一截截,而一般米粉即使泡熱水之後還可以炒不斷,這是主原料使用玉米澱粉的緣故,需要添加黏稠劑與漂白劑,這些外來的化學添加物,對腸胃就會形成一種負擔。
里仁的食品開發人員,四處尋找道地的純米粉,最後透過一位新竹熟人的介紹,打聽到新竹某家米粉製造廠生產純米粉,開發人員隨即積極聯絡,希望可以參觀工廠。起初廠商並不太願意,經過多次互動,老闆終於同意,約定參訪日期。開發人員仔細觀察整個生產過程後,才開始與廠商討論合作方式。廠商要求每次最低採購量,必須達到工廠半天的生產量,四斤裝一袋,製成的成品可先存放在工廠的倉庫,但不負責運送,要由里仁的運送車自己去載。為了讓大家吃到好的米粉,對於廠商的要求,里仁都盡力配合。
民國八十七年,米粉終於在里仁上架了!時機配合得很好,正逢農曆過年,很多人買去當禮品,這次的採購量竟然賣到缺貨,讓廠商對里仁信心大增。過完年後,里仁考慮現今社會大都是小家庭,包裝如果改為一斤一袋將更適合,因此再與廠商溝通。由於老闆已經建立信心,立即應允,重新做一斤裝的包裝袋。這件事看起來是小事一樁,卻意義非凡,因為這是里仁第一次請廠商做包裝袋,自此里仁對自己的市場也建立信心,只要消費者結合起來,就可以針對大眾的需求,請人研發健康的產品。
里仁並不堅持打自己的品牌,樂見好產品能普及大眾,廠商也可以把產品賣給其他的商店,讓健康的食品銷售網更擴大,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同與支持,形成善的循環,這是里仁向來的心願。
米
粉
比
較 表 |
原料(名稱) |
玉米粉 |
調和米粉(含60%以上在來米粉) |
純米米粉 |
製
程 |
玉米澱粉、品質改良劑、水混合攪拌→壓成米粉型→蒸→用手搓揉→冷卻→切→平鋪於架上待烘乾→包裝 |
玉米澱粉、米粉、水混合攪拌→壓成米粉型→蒸→用手搓揉→冷卻→切→平鋪於架上待烘乾→包裝 |
米→浸漬→磨漿→壓濾→蒸炊→壓掄→壓絲→蒸→揉→切→平鋪於架上待曬乾→包裝 |
外 觀 |
白,有亮感 |
介於中間 |
無亮感 |
口
感 |
最Q |
Q |
柔軟、較無Q度 |
味
覺 |
無米香味 |
米香味較淡 |
濃郁米香味 |
添加漂白劑 |
有(原料即添加) |
有或無(若無,顏色較暗沈;若有,則顏色較亮) |
無 |
添加黏稠劑 |
有 |
有或無 |
無 |
消化程度 |
最難消化 |
難消化 |
易消化 |
人工程本 |
最少 |
少 |
多 |
售
價 |
最便宜 |
便宜 |
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