窠臼  高中德育教材開發小組 陳玉蘭


  我是一位高職老師,教了幾十年的企管、經濟學,都不離專業知識的窠臼,行之多年,日復一日,也自詡成了升學名師,直到某一天接到一通電話,才開啟我另一頁的人生。

  福智文教基金會高中教師成長團的聯絡人林蓮珠老師來電,要開發高中德育教材的課程,希望我能參與,我雖然不太清楚什麼是德育教材,但一聽到「德育」兩個字,馬上心中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好像封塵已久的寶物再度被掀起般的喜悅,於是我滿口答應。

  接著一連串的開會、解說、分派工作,我分配到的是倫理道德的「敬業」「交財」,嗯!看起來不難寫,於是自己信心十足地開始摩拳擦掌……到圖書館找資料,借劇本、錄影帶,找雜誌、舊報紙,請蔡孟村老師幫忙寫劇本,利用晚上時間進行整理、歸納,往往一忙就到深夜一、二點,先生說:「您是不是要考研究所啊!好久沒看您這麼認真地讀這麼多書!」

  前後拚了約一個多月,哇!總算大功告成了,於是趕緊聯絡組長送打字,通過了一審,再交付二審、三審,沒想到,二審被退回來,審查小組的老師在意見表上寫了無數的肯定讚嘆,最後才提出改進之處,雖然她們是那麼地客氣怕傷害我,然而當我看到意見表的剎那,我想到的只是我付出的辛苦,以及因重感冒而引起的不耐煩情緒,如洪水般渲洩而出,於是我開始胡思亂想;既然談敬業,為何會說我的內容太商業化?又審核小組建議老師講述不要太多,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上課老師不講述要做什麼?想到要重新調整架構,我就覺得麻煩,算了!不想管它了,於是往抽屜一丟,眼不見為淨了。

  兩周後,學生拿畢業紀念冊請求簽名,我想到:「我要給他們什麼?」我希望我能給他們的是終生能受用的生命經驗,我問我自己:「我有嗎?有嗎?」,在課堂中我似乎只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的求生的能力,曾幾何時,生命的真正內涵已被我模糊掉了,我心中忽然一驚,也想到了被我積壓的「敬業」教案。再翻出來重新檢視的當時,我看到了自己的最大毛病--自我膨脹,此時我終於領悟到一句話:「不會愛自己的人,是不會愛別人的。」這也告訴我說:「無法受用德育課程的人,是寫不出有德育內涵的教材。」在深深的懊惱、慚愧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重新點燃心中的熱忱,也看到德育教材開發群中的岳璋老師,在教學前自己先身教,做好孝悌的內涵,和父親完成了毫無屏障的心靈交流,不僅他個人受用,學生也因透過老師的經驗傳遞而在行為上有了更好的轉變,透由師生雙方的改變而提升心靈的層面。這才是真正能留在學生生命底層的有機營養肥料啊!最後,我以落實工作及生活的教育使命感,再度用心,認真的修改此份教案,即使重新來過,我也會以歡喜心來接受,因為我知道「德育」是精神文化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