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蟲危機 高雄 木棉


  野外樹叢中或廢棄的耕地上,突然有大批蝗蟲棲息著,不少的當地居民及遊客拿著紗網,躡手躡腳,想來個一網打盡。

  這大約是在八十八年的七、八月分左右,澎湖縣的高溫多雨,加上天時地利各方面的因素,吸引大量從天而降的蝗蟲駐足,如風掃落葉般地迅速席捲大地,不但全不挑食,其胃口之大,速度之快,所向披靡,只消一夜功夫,遍地的農作物被啃食得清潔溜溜,連牧草乃至雜草也不放過。有時,稍有驚動,蝗群齊飛,沙沙作響,遮天蔽日,如下蝗雨。

  政府單位考量在空中大規模地噴灑農藥,蝗群一定在劫難逃,但是,每隔幾年的蝗禍,用藥導致蟲的抗藥性增強,不得不下得更重,似乎不是一個好法子,況且,人類的安全何在?

  於是,當地政府向農委會申請兩佰萬的補助經費,以每公斤兩佰元收購蝗蟲,商家則以蝗蟲味美營養高,加以鼓勵捕捉,以饗饕客口腹。一時,群眾趨之若鶩,掀起有史以來捉蟲賽的顛峰。

  在一片捉蝗鼎沸聲中,獨獨翁碖慈心農場兩甲多的地鴉雀無聲,依然正常的作息與忙碌,一位退休的政府官員關切地詢問:「你們的菜怎麼樣?下啥麼藥?」「嘸代誌啦!」人人喊捉蝗蟲,他們卻說嘸代誌,無視其存在,到底他們的農場真的那麼幸運,像神話故事中善良的老夫婦終於得上天之助?蝗蟲見他們慈心不殺,飛越他們的農田,另覓他處?

  農場主人柯爸柯媽說:「剛開始,也是飛來成群的蝗蟲,但仔細一瞧,都是幼蟲,我們沒去理會,過了兩、三天,牠們又振翅遠去。」  

  他們的兒子說:「蟲吃有噴藥的作物,人類損失摻重,又反食其蟲,毒害回歸自身,冤冤相報何時了?」

  話說怎麼能有這番能耐不去理會?任憑猖獗擄掠?有人不禁質疑。

  時光倒流到四年前,那是柯爸二老開始轉作有機農業之始。

  他們種植了名聞遐邇的日本洋香瓜,這種洋香瓜滋味鮮美,一經入口,齒頰留香,是極高價的經濟作物,平均一粒可賣至五百元不等。那一年,日本人找上了他們,不論收成多少,通通全包。他們栽種了一千二百株,一株能結果實兩粒,就在果實漸漸成熟時,盼啊望啊!他倆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一日,踩著輕快的步伐下田去,「咦!不對勁。」大批線蟲入侵,啃斷植株根部,不消幾天,每一棵的葉片全像被熱水燙過似地枯槁而死。而此時,距離採收只有短短的不到一個星期。

  「就差一個星期,百萬收入馬上賺進荷包。」

  「日本人只要洋香瓜,並不是要有機洋香瓜,你們這是何苦呢?」

  「農藥噴一噴,豈不是皆大歡喜?」

  面對諸多的感嘆、疑惑、惋惜,他們秉持初衷,打從放棄飄洋過海、捕魚維生開始,就立志慈心不殺。從靠魚兒身上肉求生存到務農與蟲兒和平共處,時光荏苒,悠悠已過了四年,蟲族不間斷地進攻騷擾,沒有聽到懊悔埋怨,只聽到另一種聲音:「人要吃,蟲也要吃,留些給人吃就行了。」

  如今,蝗蟲的警戒燈響徹雲霄,他們一如往常,而蝗蟲竟也飛走了,他們的農作物幾乎是毫髮無損,難道蝗蟲真得笨到家了,不吃有機作物,反歡喜噴農藥、施化肥的?昆蟲的嗅覺不是最敏銳的嗎?還是牠們嗅到了慈心的氣息?

  這似乎是一個謎,只能去問問蝗蟲才能知道,但是似乎又有那麼一點的蛛絲馬跡,揭櫫亙古不變的因果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