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地,種出什麼菜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走進台北里仁商場的賣場,目光所及,任何一樣蔬果,消費者都可以從包裝上看到價格條碼、進貨日期以及評鑑等級,平常最常見的如「有機乙級」、「準有機級」。當您買到一包「有機乙級」的蔬菜,代表生產這些蔬菜的農地,雖然有機栽種的時間還未滿三年,但土壤必須沒有重金屬汙染,灌溉的水源也須乾淨無汙染,使用的肥料絕不是化學肥料,也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保護作物;如果您買到的水果是「準有機級」,則必須是符合農委會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的規定。細心的消費者一定會發現貨架上標示「有機甲級」的蔬果很少出現。
「有機甲級」是慈心有機產品驗證中的最高等級,目前國內消費者能享用到這類無汙染的蔬果還不很多。在評鑑標準中,有機甲級除了須符合「有機乙級」之所有標準外,對土壤管理及農產品品質還要達到一定的水準,而且有機栽培時間要連續三年以上。國內礙於生態環境嚴重遭破壞每戶農家耕地面積又過於狹小,在珍惜生活環境,尚未達到全民共識之前,有機農友在改善土壤及生態環境上的努力十分辛苦。
土地是農作物的根本,土壤不健康,農作物就長不好,病蟲害的問題也會格外嚴重,但是遭破壞的環境,不是馬上就可以復元,轉作期間少至三、五年,農友要花費大把鈔票買有機質肥料培養土地,要努力研究作物的需求改良土壤,以供應植物適宜的養份。
每一位有機農友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若不是為了家人健康,若不是為了留給後代子孫一片乾淨的土地,他們的心力是很難持續下去的。南投種有機茶的張姓農友,一股傻勁的投入有機行列,張太太陪著辛苦之餘,眼看家計都要成問題時,不惜以「離婚」來喚醒先生,張農友不忍功虧一簣,請求太太,再給他一段時間,幸好種出的有機茶遇到慈心基金會及里仁公司,才疏解銷售問題。
澎湖馬公的翁碖農場是有機界的奇蹟,在仰賴台灣輸入蔬果的漁鄉,居然成功種出巨無霸青江菜、白菜……原來農場主人為了改良土壤,數年下來已投入好幾層樓高的有機肥。
一位桃園的吳姓農友,近年來生產的柑橘品質佳,風味良好,初期由於土壤酸化嚴重,果樹紛紛患了黃龍病,園主得知糞坑中的有機質含量豐富,可以挽救酸化的土壤,顧不得面子,主動向村人要求清糞坑,挑大糞去養果園的地,如今談起,雖是十多年的往事,仍覺十分幸運,若沒有這些寶,他的果園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至今他每年利用牛糞調配其他有機質,自製有機肥,仍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
有機農友從初期摸索階段,經過不斷學習改進,如今能種出引以為傲的有機蔬果,所有的心血都是花在耕耘土地上。基金會裡的一群專家藉由評鑑分級的過程,以及賣場公布有機農友的簡介,讓消費大眾明白一菜一果得來不易,有機農業是否能永續經營下去,消費大眾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