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我鴿子

台北 李逢祺

  向來帶慈心活動或擔任解說員都只記題綱,不打草稿,也沒有當場記錄或評估,只要自己覺得講得順就可以交代了。直到有一次面臨尷尬慌亂的窘境,我才開始調整我的心態與作法。

  去年有一次擔任慈心講座的串場,對象是家長成長班,連續兩場(周日、周一)由慈心義工班遴選的新人主講。我對這次任務的詮釋是:陪他們上台,簡單開場,等他們解說完我再總結,順便回答聽眾的問題。主題是我熟悉的,場地也是熟悉的,我真的沒打算做什麼,只要屆時出席就好。


  不料臨場前解說員已緊張的像抗拒打針的小孩,只會反覆念著:「我不要上場。」於是我要他們先去禮佛,安慰他們:「放幻燈片時,一片漆黑,你只要看著畫面把準備的題材講完,燈亮時我負責串場。」勸歸勸,我也感染到一片兵慌馬亂的情緒。


  第一個解說員上台,十分鐘就把二十幾分鐘的題材帶過去了,我還沒察覺問題,第二位上台也如法炮製,每一張幻燈片也是蜻蜓點水說一下。燈亮了,兩人如獲大赦般地坐在後排,把我丟在家長面前。我實在沒特別準備要說什麼,也沒用心記下他們講漏的,家長又沒啥問題,我結結巴巴地撐不下去了,可是還有三十分鐘咧!東補一些,西講一點,毫無頭緒,幸好有人提議看錄影帶,這才解圍。


  講座結束時,我只把這一切尷尬慌亂歸疚為兩位解說員太緊張,沒經驗,居然放我鴿子。回到家心好累,可是隔天還有一場,主講人又是新人,會不會歷史重演?我與其東補一點,西補一些,不如讓他們一旁觀摩,換我自己講比較順,時間也好掌控。


  繼而心念一轉,不對不對。自己覺得順並不見得真正圓滿,或許別人也不太滿意。整個講座的好壞要看聽眾的受用和義工的成長,我要讓新人講,我要把整個講座的內涵想得更仔細,萬一有狀況我要怎麼接招而不會顯得片片斷斷。我不要在乎他們臨場表現如何,只要注意自己怎麼補漏洞。有了這層思維,第二天就不再捉襟見肘。


  前後兩天的表現判若兩人,但我很清楚,沒有第一天的經驗,我就不會發現自己的輕忽,總覺得解說是「他們」的事,沒有互補的心理準備。而且我也看到我的反應力不足,我的實力還沒有想像中的好。更感激的是去體會到以前組長是如何給我機會,即使表現不盡理想,他們的回饋永遠是接受,鼓勵多於指正。我現在當然也要給新人機會,這並不意味著我夠好了,而是我要透過他們做另一種成長。被放鴿子的結果是這一種體會,真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