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奴婢煮粥

編輯室

  楊誠齋夫人羅氏,年七十餘,寒月黎明即起,詣廚作粥,令奴婢遍飲,然後使之服役。其子東山啟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子也。清晨寒冷,須使腹中有火氣,乃堪服役。」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飢人子以哺吾子,是何心哉?」三子皆登第。

譯文:

  楊誠齋的夫人羅氏,已經七十多歲了,在寒冷冬天裡,仍是天一亮就起床,到廚房煮稀飯,讓奴僕、婢女們都喝了稀飯後才去工作。

  兒子東山很不忍心地稟告母親:「天氣寒冷,您何必這樣辛苦呢?」羅氏說:「這些奴婢也是人家的孩子啊!冬天的清晨這麼寒冷,必須讓他們喝了粥,肚子裡有熱氣,才有辦法工作。」

  羅氏生了四子三女,都是親自哺乳。她說:「餓了別人的孩子,來哺育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心態呢?這事我做不出來。」後來,她的三個兒子都考中進士。


按語:

  每個人不論扮演任何角色,對比其他角色,就會分別出高低上下。其實,職位的高低是為了促進事情的運作,上位者的抱負必須靠下位者的付出而實現,下位者的學習亦須靠上位者的提攜而成長,彼此互助互信,方能共同成就。

  然而,現今社會功利主義盛行,一切講究效率、成本,致使一般人往往看不清楚這一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一種商業交易,而不是和諧的人際關係。下位者逐漸成為上位者的工具,一種活的機器,上位者仗著權勢無所不用其極地壓榨下位者,然後藉著下位者努力的成果而得到更上層的賞賜與升遷。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上位者只要看到不符我意,未盡理想的事情,就很容易要求下位者,責怪下位者,於是衝突與抗爭日頻;而下位者只要見公司氣勢已去,或另有高就,就溜之大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漸惡化,實在令人遺憾!

  反觀古人,為主人者,不把下人當作工具或畜生來驅使,反而視如家人,隨時想到他們也是各自父母心愛的子女,因自己也為人父母,將心比心,所以不忍他們父母擔憂而善待這些下人。以陶淵明囑咐其子為例:僕從也是他父母的珍寶,不能如畜生般的使役,令他們父母擔憂。此囑咐,一則慈悲心流露,二則以此身教、言教引導子女,令他了解,並以此傳家,這是真正的傳家之寶。

  而楊誠齋夫人羅氏,雖七十餘高齡,卻親自做下人的事,寒冬黎明親自煮粥,先令下人們溫飽後才工作,而非先使喚他們後再飽食。大戶人家的長者能如此善待下人,其心之平等,心量之廣,更為難得。

  我們常說「放下」,卻知易行難,但如果能掌握個中原則,也就是將心比心、代人著想,放下我的觀點,改以對方的角度看待事情,那麼,就能輕鬆放下。所以說,「放下」不是以我的角度為出發點,而是以對方為出發點。

  因此,容或下位者確實有不盡理想之處,上位者也應該秉持將心比心的精神,設身處地為他著想,對方之所以如此,正因現前的福德和智慧不具足使然,才成為下位者。若能包容體恤,善巧引導,則不僅自己慈悲心生,心胸擴大,在幫助對方的過程中,智慧也因而增長,同時,下位者才能在上位者的教化下成長。如果我們能體會這一點,不論對方的身分地位為何,均能誠心以待,視長輩如父母,晚輩如子女,平輩如兄弟姊妹,那麼,離聖賢將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