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她機會
台北 黃雅秀
接新班拿到學籍卡後,習慣先與家長聯絡,一方面溝通推動德育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了解小朋友在家的作息及健康狀況以便能隨時注意。
信欣母親是第一通電話,她告訴我:「我家欣欣除了鼻子過敏外,健康情況良好,但個性十分彆扭,不寫功課,愛看小說,愛畫畫,順著她的性子一切OK,否則叛逆到底,希望老師針對她的長處,多給她機會。」我聽到這位母親的焦慮,也對這個小女生充滿著好奇。
開學後,發現高高壯壯的她,經常一條黑短褲,一件又寬又大的T恤蓋住臀部,分不清那是上衣,還是洋裝。臉上一副桀驁不馴、酷酷的表情,常見她獨坐發呆,把自己鎖在象牙塔中。
上課不專心,有時凝空沈思,有時畫一大堆美少女,要不就突如其來,打幾個「驚天動地」的噴嚏,嚇嚇同學,我常告訴她:「打噴嚏時要摀著鼻子,是禮貌,也是衛生。」但見她「哦!」一聲,回應了我,卻始終「依然故我」。
我們班每周輪換一次座位,那天對她而言猶如大搬家,一大堆課外讀物、書本、畫具、筆、墨、硯……等,抽屜若擺不下,她就在教室找個角落,東塞西塞,而且亂七八糟,雖常告誡,效果不彰。功課幾乎是馬馬虎虎、應付了事,尤其生字、新詞總要漏幾行,作文更是別字連篇。數學嘛,寫幾題充充數,至於聯絡簿不是少抄,就是漏抄,能省則省,至於什麼「觀功念恩」、「善行實踐」、「反省日記」則天天空白,為此,我傷透腦筋。也曾與她來個「午餐約會」或「校園漫步」,希望藉由交談中,走入她內心的世界。可能不夠善巧吧!我一直無法打開這扇心扉。而每天仍舊為她的功課與她交戰,當然也不會給她好臉色看。
月考前複習數學,二十題分數的乘除,她只對了二題,因此我在聯絡簿上寫著:「數學實在錯得太離譜,上課請專心聽講好嗎?」那天回家,大概是被父母數落了,隔天,我在聯絡簿上看到:「昨天晚上我被媽媽罵,她說我腦子裡放豆腐。我是應該被罵,我太對不起媽媽了。反正我是個什麼都不會的小鬼。我在想:我到底要不要交功課?上課不專心,寫再多的評量(課外練習的作業)也沒有用。不是嗎?你們大人常說:『罵你是為你好!』如果要鼓勵一個人,用罵的就可以嗎?那不要讀書算了。媽!我對不起您,讓您花那麼多時間照顧我,但是您訂的便當非常難吃,因為裡面裝的不是愛心,而是灰心。每個大人都有小時候,只是你們都忘了!」
這段話,真把我給震住了,思考了很久,我提筆寫下:「妳說的話很有道理,可見妳是一個非常聰明而善解人意的孩子。的確,每個大人都有小時候,但每個大人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都是得自於小時候的努力,因此,請先自我反省:我努力了嗎?父母、師長對我的鼓勵,我聽進了多少?期待妳努力。」
師生淡漠的關係仍然持續著,直到一個周三,每班必須交出一張「防止暴力進入校園」的海報,由於有繪畫專長的同學,下午都有才藝課要上,因此,有幾位同學推荐她,而我也樂觀其成。當天下午,只見她專注的彩繪,不但速度快,而且筆觸細膩,她的天份就在此刻中展現。而我也慚愧莫名,懊悔自己對智育的執著,未能發掘孩子的長處而引導她,當下除了讚賞有加,並對她「觀功念恩」:為老師解燃眉之急,也為班上爭光,同時鼓勵她將今天所作所為,用她的「生花妙筆」寫在善行日記中,我們勾手蓋章,師生立下秘密的協議。
接下來的日子,總算有一搭沒一搭的寫寫善行,功課也略見改善,善行只要有寫,哪怕寥寥數語,我會蓋個「笑臉」以資鼓勵,功課不完整,則叫到身邊示意她寫完,我常以「不要忘了與老師的協議」提醒她。
近日,我驚喜地發現她寫下的善行:
一、什麼事:整理房間。
為什麼:媽媽不在家,我負責打掃。
結 果:要開始打理自己的房間,學習整潔。
二、什麼事:弟弟的玩具壞了,我幫他修。
為什麼:因為花錢買的東西壞了太可惜,而且弟弟也喜歡它。
結 果:弟弟很高興。
三、什麼事:幫弟弟洗澡。
為什麼:弟弟腳受傷了。
結 果:弟弟大哭:「我要自己洗!」
四、什麼事:媽媽要買弟弟的紙尿褲,我告訴媽媽全部用完再買。
為什麼:因為弟弟要上小學了,也應該讓他自立一點,如果他已學會不尿
床,那買一大堆紙尿褲,豈不浪費?
結 果:弟弟果然不尿床了。
孩子是我的老師,一年來,帶著他們讀經,觀功念恩,做善行,有時心情會隨著他們的勤惰而起伏、喜怒,但反觀自己,我何嘗做得比他們好?檢查內心,是我太急求果報了,孩子平日的「善行日記」,不是常令我讚嘆嗎?大人們若不吝於鼓勵、讚美,常以愛心灌溉,善苗終會成長。就像信欣,雖然仍令父母、師長操心,但她終究跨出了第一步。只要隨時伸出援手拉住她,讓她在成長過程中,有「錯了再試」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