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有機的手>
有機傻瓜效應──稻鴨庄生活農場 台北 陸樓
從事腳踏車零件生產二十餘年的李清彰,和一群珍愛苑裡鄉土的社區居民,觀察到家鄉以農藥、化肥耕作的田園,不但扼殺了生機,更使得田間、溪溝一片死寂,再也不見青蛙、魚蝦的熱鬧繁景。他們決定找回童年不受農藥、化肥污染的自然風貌,在二○○二年成立了「苗栗縣火炎山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 李清彰與協會團隊們發現若無經濟產業配合,組織不會長遠。他們想到苑裡沖積扇平原以種植水稻為主,是家鄉重要的產業,為了貫徹理想,大夥商議決定以社區農民最熟悉的水稻生產,做為自然生態社區的發展基礎,開始了「維護生態最優先,種有機只是順便」的艱辛歷程,因為必須顛覆老一輩農民「不用農藥化肥就種不出來」根深柢固的想法。 雞鴨魚兒 最佳幫手 稻鴨庄選擇適宜當地生產的台?九號來種植,並以稻鴨共育的方式發展鴨耕米,李清彰提到:「其實稻鴨共作是擷取老祖宗的智慧,拿捏鴨子下田工作的時間是關鍵。」一般而言,插秧過後兩週,就可以購買小鴨回來飼養,之後視秧苗的大小放小鴨子進入稻田工作。見綠就吃的鴨子,身材不能高於秧苗,否則秧苗將會有所毀損。 「蟲吃完後,人才吃。」這是稻鴨庄防治病蟲害的原則。李清彰發現蟲害的發生非常迅速,僅兩三天就密密麻麻地攻城掠地,但大約一週後,便成為白腹秧雞的佳餚美食。時常出沒在有機水田及附近草叢的白腹秧雞,會吃水稻的螟蛾,是農夫的好幫手,因為有著安全的環境,足夠的糧食,牠開始定居下來。稻鴨庄的農夫,即使在稻子收割以後,也會種植莎草、水蓑衣等,讓牠有個隱蔽藏身的好地方。偶爾牠也會走出密室,以優雅的步伐漫步在綠絨絨的大道上,挑選清晨和黃昏的良辰吉時吊嗓子。現在,甚至多達二十對白腹秧雞來此築巢,安居樂業。 稻鴨庄的生態池種植了水生植物來淨化水質,做為前段淨水控制。魚兒優游池中,水質若有異樣,魚類會事先反應。環繞農場的生態溝,出現愛吃福壽螺的青魚(烏鰡),李清彰指著溝邊粉碎狀的螺殼:「這就是被青魚吃剩的殘渣,青魚的身軀有多重,就可以吃下相對重量數的福壽螺。」 防止野草叢生,光憑耗工又耗時的人工除草,似乎緩不濟急,李清彰與稻鴨庄工作團隊做中學、學中做,從經驗累積中,在田埂、農路,種植綿密的金針、蔓花生等,找出抑制雜草的良方,同時可提供小生物棲息、躲藏的場所,還可美化環境等多方用途。 老水蛙鼓 好久不見 經過多年努力,生態環境逐漸恢復。有位農民說:「你田區的老水蛙鼓叫得很大聲,應該是要下雨了。」另一位說:「我怎麼沒聽到?」「牠晚上才叫,你已經走了。」雙方隨即都補上一句:「好懷念的『老水蛙鼓』,都是小時候聽過的。」從農民的對話中,發覺很久不見的生物又回來了。 鴨耕米做出特色,贏得好口碑,現在已經有社區農民主動加入有機行列;而且優美的環境不僅吸引附近社區居民的目光,稻鴨庄也成為消費者參觀的景點;農改場也來幫忙做昆蟲、土壤調查;生態盎然的農場也成為大學研究所的研究對象…… 李清彰說:「以稻鴨庄做範本,社區農友耳濡目染下,觀念與行為也隨之改變。」有位農民在五、六年前看到稻鴨庄石砌田埂的自然美,就在自家田區闢出一隅,用卵石砌堤造景;當初嘲笑他傻子的農民,雖然沒有加入行列,後來也會到協會購買有機肥料種自己要吃的蔬菜;李清彰的堂兄、堂嫂跟進在田園周邊種植杜鵑,美化環境;有兩位農友各在自己的田區種樹,彼此觀摩後,激盪出更進一步的美化。現在老農也開始觀察,發現有機米真的可以種起來,打破以往的概念。 稻鴨庄邁入第十個年頭。這十年來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但眼見自然生態逐漸恢復,李清彰覺得欣慰與驕傲:「稻鴨庄有機的定義是:堅持看得見生命,看得見生態的場域,所生產的作物才叫真正的有機。讓小農能安身立命,讓土地能休養生息,生產出的健康食物,才是阮農民生產的殷望。」他引述日本種植有機蘋果的農友木村秋則的話:「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因為,「任何值得做的事,默默去做,當對眾人有益時,那種快樂難以言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