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典 背 誦》

林老師的口袋故事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透過反覆的讀誦,孩子們自然就有理解、消化、運用的能力。

  身為兒童讀經班的老師,時常有家長問我:帶學生讀經時為何不解釋文義?每當家長有此疑問,我總會想起一位母親在家庭聯絡簿上回饋的那句話:「好感恩林老師,教岱霖《大學》的內涵,他回家後有解釋給我聽。」這下換我這個老師有疑問了!

  因為當天的課堂中,我並沒有跟學生解釋《大學首章》的文義,只不過在他們朗讀經文後,順口說了一個小故事──另一位讀經班老師的親身經歷。因為太驚豔了,它也成為我日後常在讀經班中分享的口袋故事。

  這故事,我是這麼開頭的……

  小杰是個過動兒,脾氣非常暴躁,只要誰惹怒他,他就拳腳相向,此時若老師試圖以擁抱安撫,狂暴的他會把老師的手錶弄壞、項鍊扯斷。長得又高又壯的他,生氣時把教室的課桌椅像推骨牌般整排推倒是家 常便飯。經常的情緒失控,讓他成為輔導室常客、學校的頭痛人物,從小一到小四,一班換過一班,誰也奈何不了他。

  雖是如此,校長仍想盡辦法幫忙這個孩子,小杰升小五時,便安排他到推德育也推讀經的黃老師班上。雖然不訝異於小杰成績向來就吊車尾,對他也沒有特別的要求與期待,但黃老師還是提出了唯一的條件:每天要跟全班一起讀經。

  讀經一段時日後的一個下課時間,小杰不小心踢倒了偉昌放在課桌旁的小提琴。由於小杰「素行不良」,偉昌理所當然地大聲指責:「你故意的,你故意的,你幹什麼踢我的小提琴!你不知道小提琴很貴嗎?要是壞了,我要你賠,你賠,你賠!」被激怒又備感冤枉的小杰,心想既然吵不過偉昌,乾脆訴諸「本能」──就在小杰迅速拿起小提琴,準備從偉昌頭上敲下去的瞬間,極度憤怒的他竟輕輕地放下了高舉的雙手……

  頓時一場紛爭消弭於無形,還來不及反應的偉昌及周圍的同學都呆住了,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會突然住手。後來黃老師從小杰的家庭聯絡簿中找到原因,他寫到:「當時我很生氣,本來要……但腦海中突然浮現出六個字:『克己復禮為仁』,於是把小提琴慢慢地放下。」

  古人曾說:「溫柔敦厚,詩教也。」小杰的行為透露出讀經具有潛移默化的力量,讓一顆起初狂亂、躁動不安的心,隨著經文在心續中慢慢發酵內化,漸而成為一種穩定的續流,緩緩地平定了呼之欲出的猛暴。

  這件事讓黃老師驚訝不已,但更難以置信的,是小杰某科月考分數,竟是全班前三名,且遙遙領先。因為這次的題目很難,班上大多數的同學都考垮了。老師納悶小杰為何可以考九十幾分?後來也是看到家庭聯絡簿,才真相大白。

  聯絡簿中,小杰是這樣寫的:「看到考卷時,覺得題目好難啊,怎麼都看不懂?但是看著看著,腦海中現起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大學首章》的經文就像潺潺流水在腦子中不斷、不斷地流過,慌亂的心漸漸安定下來。當心靜下來,再低頭看考卷時,竟然看懂了,看懂後慢慢解題,答案就出來了。」

  黃老師這才發現自己多慮了,並驚喜小杰的轉變。讀經後的小杰心性日趨穩定,成績也漸入佳境,後來考上第一志願建國中學。一個因為過動而不能專注學習的孩子,透過讀經薰習古聖先賢的智慧,將七珍八寶裝進腦中,不但能穩定心續、專注學習,對到境界時竟也不知不覺用上了。

  故事說完了,只是,我從未料到透由分享小杰的故事,讓才小三的岱霖展現出解讀經文的功力。看來透過多唸、多背的讀經方式,已讓小杰和岱霖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的意涵納入記憶金庫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