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球少不了你
          ──《低碳生活的24堂課》


台北 習靜


  來自電視新聞報導的兩個畫面:

  一對老態龍鍾的夫婦,推著一輛放有兩個大桶子的手推車,步履蹣跚、吃力地在凌晨摸黑趕路。因為連續好幾個月沒下雨,水源完全乾枯,村民必須到好幾里外另一個村莊取水;萬一到晚了,可是一滴水都分不到,接下來幾天有可能連一滴水也沒得用!──這是中國大陸雲南的某個村子。

  一群畢業生,在操場上嬉笑、放肆地互相丟水球、打水仗,讓彼此,甚至老師、校長,一個個都成了落湯雞。在鳳凰花開、驪歌輕唱的季節,各校皆在舉辦畢業典禮的時候,或許是想跳脫窠臼,或許是想成為焦點,有的學校選擇了這樣另類、刺激的方式。──這是台灣的某所高中。

  一個是每一滴水都珍貴難得,一個是涓涓清水似唾手可得,兩個截然不同的畫面,帶給我許多省思。

  其實我們也不是不知道這幾年來全球氣候已經極度不正常,世界各地不斷有龍捲風、大地震、大乾旱、大水患等造成可怕的災害。面對這種地球生態的危機,大家都大聲疾呼一定要節約能源、要力行低碳生活救地球……否則的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就不知道會是什麼樣了!

  但是不少人可能還是會想:「沒錯啊!真的很重要!但長久養成的生活習慣實在很難改呀!再說靠我一個人有用嗎?應該不差我一個吧?」錯了!每個人都不能少,要大家一起做才可能有效果!最重要的關鍵是:我們的見解必須徹底改變!譬如最近友人傳了一篇文章,提到一位女藝人近年學習佛法後觀念、作為有極大改變,尤其「少欲知足」的理念使她的生活有了大轉彎──絕少逛街購物,買東西前一定想清楚是「需要」還是「想要」,珍惜福報、惜物愛物,她現在已不再泡澡,淋浴留下的水用來沖馬桶和洗腳,一滴水都不想浪費!所以我們也都有能力改變,也可以漸漸地「由奢入簡」!

  當然如果有正確可行又容易下手的方法,那做起來更可事半功倍,這讓我想到最近在閱讀的一本書,似可做為「重度參考」的工具書──《低碳生活的24堂課》(朱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張楊乾先生是一位既理論又實踐的低碳生活推手,他以具體清晰、活潑有趣的筆法引導我們一起過低碳生活。就像副標題所說的,是「小至馬桶大到棒球場的減碳提案」,所以從小處著手──我們不可能做不到,一切端乎自己的決心!

  這本書的內容包括:很另類的前言〈閱讀本書前,先打個預防針〉,以及三大部分──Part One〈家裡的事〉;Part Two〈走出大門之後〉,標舉的主旨是:與朋友同事一起來減碳,把屋外的事和地球的事都當作自己的事,告訴讀者更進一步的減碳知識,讓大家的碳足跡日漸減少;Part Three:〈許我一個美好的未來〉,除了自己個人和朋友一起減碳,還可以和不同地方的人共創低碳生活,內涵是更高階的減碳知識,會讓你變成減碳達人。

  最觸動我的是作者的劍及屨及──有人說像傳道士般──全心投入對抗暖化,不但說、寫,而且力行低碳生活的精神。作者在自序中提到:根據學者的研究,如果每個人每天的碳排放量只有五公斤的話,人類是有機會可能在21世紀末前,把暖化溫度控制在攝氏二度以內。如果每個人開始計算碳足跡,不讓能源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浪費,或許就能為科學家爭取多一點時間,來思考如何對抗暖化。

  因此,如果我們每個人同心協力齊心抗暖,不就聚沙成塔、眾志成城了嗎?在作者苦口婆心鼓勵下,我們的確沒有任何理由不為這賴以存活的地球盡一份應盡的力量。

  的確我們都無法預知大自然的反撲何時降臨在自己身上,但我們可以主動積極對大自然更友善、更珍惜!所以,對所有的擁有都要:當思來處不易,恆念物力維艱!因此有效對抗暖化,拯救地球絕對是刻不容緩的!您想要每日把碳足跡減至五公斤嗎?下手處都在這本《低碳生活的24堂課》中,讓我們一起向低碳生活邁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