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背誦──邁向聖賢之路


  現今日新月異的時代,講求速度與創意,提到經典背誦,許多人的立即反應是:背書不是最老、最八股的方法嗎?但回顧求學過程,國語要背注音符號,英文要背ABC,數學要背九九乘法表,化學要背元素符號,數理要背公式……可見許多科目的學習都需要有背誦的基礎。不論是古時候的孔子、孟子,還是當代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丁肇中及日本的湯川秀樹,都是從小讀經背書;比爾蓋茲則是六歲開始背聖經,後來工作上遇到任何困難,他都會回頭翻閱聖經呢!

  福智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法師說:「讀書志在聖賢。」我們安立、努力的目標是什麼,將來就會成為什麼,而心靈成長的學習,更是如此。想要成為聖賢,需從讀誦、背誦經典開始,因為經典是聖賢不斷淨化內心以後,所呈現出來的經驗和理路,可以指引我們生命的方向;透過經典背誦,相當於請了聖賢來當老師,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天下,用聖賢的眼睛為眼睛,幫助我們看得更高遠、更寬廣。

  基金會的文教老師們透過學習,體會到當深度背誦的能力提升了,其他的能力也會跟著提升,學習的速度會更快。於是帶著學生一起背誦,讓彼此的生命更高,心胸更寬廣,遇到困境時會以聖賢的智慧作抉擇。

  台北市大安高工楊仙美老師雖然是物理老師,卻努力推動經典背誦,為什麼呢?以下是她的分享:
  
  十年前,因女兒學習緩慢不太會說話,我嘗試了很多方法仍不見效。後來聽到有許多人讀經成功的經驗,因此,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帶著女兒讀經。一開始我以學科學的態度質疑:沒有理解會有用嗎?背書會不會太填鴨了?加上當時得讓兒子在旁跟著學習,也擔心讀經會不會不利兒子在科學方面的學習?

  可是師長告訴我們,背書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我就試試看吧!隨著自己帶讀的時間越久,開始有一些體會──女兒加減怎麼都學不會時,曾很想放棄,後來讀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已,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我就想:就算女兒需要千遍才能會,也能「雖愚必明」,於是又有了繼續向前的勇氣。女兒小時候出去常會被其他小孩罵白癡,兒子和我都很受傷,當讀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心也就釋然了。

  當我開始跟著背,聖者的話語慢慢進到自己心中,會覺得聖者的話,便是來自生活中的經驗累積,他們所說的話就是我內心的感受,但比我更有智慧、更精鍊,讓我能透由聖者的智慧,超越眼前的困境。而且女兒經過幾年的學習之後,進步有目共睹,從不會說話到現在能背十多萬字;兒子仍以數學為最喜歡的科目。兩個孩子的發展,讓我盡消心中的疑惑。

  雖然已經確定生命中遇到問題時,經典可以幫助我們站上更高遠的視野,跨越眼前的困境,但仍不敢公開談背書的重要。直到有一次,讀到一篇丘成桐教授的專訪後,我改觀了──得到全球數學界最高榮譽「費爾茲獎」(Fields Medal)的丘成桐教授,回答記者對建構式數學的提問時表示,解數學問題四十年,有很多時候仍是靠記憶。

  我當下想起學生很多時候沒法解物理問題,也是因為題目看不懂或是沒有認真讀題目,這些理解力或學習態度,都可以透由經典背誦學會。於是,我想推動讀經來提升學生的理解力;也想讓學生記下聖賢的理路,提高生命的高度,以跨越生命中難解的問題。因此,帶新班時,我在新生始業訓練時,告訴學生讀經的好處,開學後每天早自習用十分鐘以百遍法帶讀《大學》及兩句英文。

  有個學生告訴我,有一回全家看電視時,螢幕上有一幕念到《大學》的一段文字,他很自然地順著背下去,全家都很驚訝,他當下好得意。他也告訴我,讀經的內容已經成為全班共同的語言,去畢業旅行時,只要有人起個頭,大家就會跟著背下去。

  當我問他對於在班上推動經典背誦有什麼建議時,他告訴我,如果我要再帶班,可以把高中三年國文課程中的古文拿出來用百遍法讀,既可以記下聖人的智慧,還可以兼顧國文課的學習,提高國文成績。很感恩孩子們的用心,我期待著下一次當導師,可以用對學生學習更有效率的方式,帶他們進入聖賢智慧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