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蟲效應

 

  「今天我看到一隻死掉的毛毛蟲,覺得牠好可憐,後來我和同學一起把牠移上衛生紙,再拿到花圃埋葬,並祝福牠下一輩子可以當人。」當天,四年一班孩子們的聯絡簿中,多是尊重生命的故事,除了毛毛蟲,還有操場上的壁虎、窗戶中的蜜蜂、走廊上的小鳥等。推動校園有機蔬食,一波波關愛生命的善行迴盪在孩子們的心中。

到底是誰的錯

  四年一班吳佩玲老師,看見慈心基金會許多義工,熱心、真誠地配合學校推動校園有機蔬食,並於實際走訪稻鴨庄生活農場一趟後,內心感到無比幸福與榮耀,更希望透過教學來回報這群有機勇士們,也希望孩子們透過校園有機蔬食活動,對自他的生命產生最大的饒益。

  佩玲老師深知必須先從了解慈心內涵開始,且自己先有了改變,才能真實傳遞慈心的內涵給孩子,於是常向同年級學群的謝欣玲老師切磋學習,藉助欣玲老師長期推動生命教育及校園有機蔬食的經驗,融入平日的教學課程。她更積極參與相關的培訓課程,沒想到扭轉了原本對「慈心理念等同環境教育」的誤解。過往,以為慈心理念只是不灑農藥、化肥、除草劑等,以及友善環境的想法,沒想到慈心理念竟有深廣的內涵,甚至擴及到關愛、救護所有生命的層次,所以她在推動校園有機蔬食,特別留意關愛生命的內涵。

  佩玲老師試著用繪本《不是我的錯》來引導孩子能夠關愛生命、關心地球。《不是我的錯》從學校同儕相處的角度來觸發責任問題的省思──一個體型弱小的孩子被同學欺負了,蒙著臉哭泣,是誰欺負了他呢?孩子們一一站出來表白,各式各樣的理由都說明:「這不是我的錯!」「這不關我的事!」……突然,繪本畫面急轉:處死戰犯、大車輾人、原子彈爆炸、哭泣的飢餓孩童……在記錄戰爭的歷史照片呈現之前,作者問了一句話:「(這些)和我沒關係嗎?」

  佩玲老師說:「有同學被欺負了,看到的人卻沒有伸出援手,同樣有錯,如果當場有人伸出援手,這個孩子的下場不會這麼慘。」她話鋒一轉:「如果將受欺負的孩子變成受傷的地球,跟我有關係嗎?傷痕累累的地球、污染的生活環境,是誰造成的?」透過這些討論,孩子們體會到:「原來,面對事情不能漠不關心,我們每一個人對所處的環境和周遭的生命都有一份責任。」於是孩子們漸漸地願意就自己能力範圍,盡力幫助他人,乃至關愛不起眼的小生命。

善心綿密迴盪

  某天午餐時間,學生顯得特別躁動,秩序亂成一團,有一群人還衝出教室,當時佩玲老師正在接一通重要電話,分身乏術。這時一位孩子急忙跑來:「某班級的同學把一隻毛毛蟲弄死了,血跡沿著我們教室的走廊一直到某處,毛毛蟲死狀十分悽慘……」後來她發現,所有見狀的學生完全沒有指責弄死毛毛蟲的孩子,只是儘速將毛毛蟲的屍體,小心翼翼地移到衛生紙上,再帶到樓下的花圃中安葬,每個人還為這隻毛毛蟲送上衷心的祝福。

  孩子的舉動,老師驚喜萬分,原來孩子的成長已經飛躍到另一種境界。她請孩子們在聯絡簿分享毛毛蟲事件的學習,或者是愛護生命和大地的相關學習,沒想到寫出更多令人激賞的回饋及成長。

  捧著毛毛蟲屍體,和同學一起挖掘安息處的愷愷說:「看到一隻被踢死、肚破腸流的蟲,我快吐出來了!當時覺得很噁心,但也覺得牠很可憐,所以幫牠埋葬,之後想想我為什麼這麼做?原來老師曾說:『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今天我幫助牠、祝福牠,將來就會有人幫助我、祝福我。」

  沒想到,毛毛蟲效應持續擴散。有天中午,和同學在走廊散步的小?說:「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個灰色的小東西,走近一看發現是隻小鳥躺在地上,覺得那隻小鳥很可憐,便和同學回到教室拿工具,把小鳥埋在菜園裡。如果那隻小鳥一直在走廊,可能會被踩或被其他動物吃掉。埋葬小鳥後我還是很難過,希望那隻小鳥以後能當人。」

  還有一次,有隻蜜蜂困在教室的兩扇窗間,當窗戶一開,蜜蜂緊張地不斷拍動翅膀,孩子們也跟著牠著急萬分。一心只想救出蜜蜂的孩子們,找來塑膠袋將蜜蜂引入,再帶到空曠處送上祝福後放了牠。當蜜蜂自由飛翔在空中的瞬間,所有人都感到快樂無比!事後老師問孩子們:「你們不怕被蜜蜂螫到嗎?」芳芳說:「那時候大家一心想幫助那隻蜜蜂,不想讓牠失去生命,我也學到要珍重自己的生命、關懷生物。」

  令人驚訝的是,孩子能夠將關愛的心應用到每個境界中。小思說:「有一天,我們在操場看到一隻死掉的壁虎,牠的尾巴斷了,死得好慘,我很傷心,我為殺了牠的人道歉。我想到適者生存、物競天擇,雖然人類現在最強,但是人類還是逃不過一個『死』字,每個人都會死,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不應殘暴,而要保護多一點小動物並祝福牠們。」

  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除了對生活環境的關注,並從愛護周遭的小生命開始,逐漸擴及愛護更多的生命,從自我的小圈圈開展出慈悲心的寬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