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小慈的心

台北 黃秀敏

  我是一位國中老師。八上時,小慈轉到我班上,資料顯示:單親、成績中等。但是一段時間後,漸漸發現她功課退步、上課遲到、精神不濟,最後是無故曠課。多次提醒她改善,一直不見成效,甚至每況愈下,試著聯繫家長、請求協助,也看不到任何改變!

  八下,第二次段考完不久,小慈就累積二十幾天的曠課紀錄。家訪時,才發現小慈媽媽在她小六時去世,爸爸忙於工作,對孩子疏於照顧、管教。小慈和哥哥、妹妹有時會趁著爸爸睡著後外出,深夜還在外面遊蕩。

  之後,週一到週四下課後,我讓小慈兩姊妹來我家裡寫功課,十點鐘左右回家,好準時就寢。這樣的安排,雖然責任很重,但心裡總期待他們正常作息一段時間後,可以養成好的習慣。

  期末時一些跡象顯示,我預期小慈會轉學。因此,暑假期間,小慈沒來上輔導課,我也不放在心上。開學了,學務處要我通知她到校領取午餐券,知道她不會轉學,卻又等不到她,我開始有些擔憂。經過了解,發現小慈暑假這兩個月過著晚睡晚起、交男朋友、帶著妹妹一起抽菸,及深夜在外嬉戲的生活。

  確知小慈不會轉學,而我若沒有採取一些行動地放任她,狀況恐會越來越糟。因此我開始認真思考,如何更積極地引導小慈,改變她的偏差行為。

  九上,知道小慈家裡沒有交通工具,就讓姊妹倆搭我的車上學,利用乘車時間,對她分析學習態度、人生格局等等。但有時會接不到兩姊妹,因為她們前一天晚上玩得太晚,早上爬不起來。

  開學一週後,再做家訪,看到她們的新住處,大約只有四坪大,衣服及雜物四處散亂堆放。於是每週三送她們回家時,會多停留一會,教她們整理家務,並交代她們負起洗衣、丟垃圾的工作,好讓辛勤工作的爸爸及哥哥,回家就可以輕鬆休息。

  了解小慈家裡物資匱乏,希望她們有較適合讀書、寫功課的環境,我以獎勵或是生日禮物的名義,送她們桌椅、檯燈。原本希望經過這樣的努力,會看到她們的進步。但是一個多月下來,小慈上課照樣打瞌睡、成績低落、抽菸、作息不正常、隱瞞行蹤,甚至要妹妹配合說謊。她爸爸也坦言,小慈只有老師來的那一天才打掃家裡。

  我感嘆:她太沒有福氣──教,教不會;幫,幫不了。

  九上第一次段考結束,小慈逃家十天成為中輟生。這時我深深自責:「我對小慈只能做到這樣嗎?難道不能再多做一些?」逃學的十天裡,我想盡了辦法找她,每天和家長通電話,了解情況,最後還是請社工幫忙,終於找回小慈。

  小慈復學當天,在輔導老師勸導下,在爸爸面前掉下眼淚,表示後悔。其實孩子真的不壞,但是為什麼我花了那麼多的精神、時間,卻仍教不會她呢?

  去年十二月,一個週五放學後,得知小慈和同班的男朋友到了晚上十點都沒回家。我在寒風中,到她常留宿的阿姨家,把他們找出來,當時心裡是徹底的心灰意冷。

  週末到福智文教基金會和一群老師學習,讀到師長關愛教育的理念:「走進任何一個人的心,必須懷著謙卑的心,不謙虛的話就讀不懂,要非常小心、仔細的閱讀,才能夠讀懂。」

  我反省到,我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告訴她應該怎麼做:「我是從貧困家庭中用功讀書走過來,也期待妳如此努力。」但是,適合我的方式,未必適合她;即便這麼做是對的,也不見得是她樂於追隨的路線。我怎能期待我說到,她就做到呢?如果礙於我是師長,不得不聽從,她的行為當然會陽奉陰違。我覺悟到,因為我不夠謙虛,所以看不到小慈真實的心。因此,要改變的其實是我,而不是她。

  我希望能更了解小慈,她為何喜歡留宿在那位阿姨家。後來知道,阿姨會拿菸給她抽、陪她打牌到深夜。我曾要求小慈最好不要和阿姨見面,頂多一個月去一次。然而仔細想想,小慈姊妹倆晚上在家裡沒有人陪伴,沒有電視、電腦可消遣,她們實在有太多時間要打發!如此觀察、思考後,我對這位阿姨不再批判。

以前發現她說謊、犯錯時,常常會責怪她,甚至擺臭臉不理她。但是到基金會裡持續學習,在師長教導、夥伴關心與支持下,我的見解改變了,作法也逐漸調整。

  遇到小慈又出狀況時,腦海中會浮現師長的一句話:「堅定幫助學生的心,一定要把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固定住──那就是始終如一的關愛他,陪伴他成長。」

  對待小慈,如果我搖擺不定,時而關心時而冷淡,那傳遞給她的會是什麼?孩子如果對我沒信心,行為當然不會改變。與其數落她的不是,不如把握機會,給她一些溫馨和關懷。

  之後載她們上學時,避免露出不滿的神情,儘量和她們輕鬆閒話家常。如果她又抽菸,我不再訓斥,只提醒抽菸有害健康;如果她又晚歸,我會告訴她,睡眠不足的話,隔天會精神不濟、學不到東西。種種溫柔對待,只期待傳遞更多的關愛,有一天她們能如實感受,並且懂得珍惜自己!

  和小慈互動的過程中,我學到行為偏差的學生,其實更需要老師耐心的陪伴。在基金會裡持續的學習,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不善言說、不會關懷、只喜歡稱讚安靜、聽話的學生。現在我看到自己的進步──肯用心觀察、思考,能真心包容學生犯錯,願意持續練習關愛學生。

  這個改變,讓我相信,自己未來可以越教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