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呀,樹呀!

◆桃園 宇 彤

  最近有三位年輕友人,與我分享呈現無私奉獻精神的圖畫書《愛心樹》。故事敘述一棵蘋果樹很愛護一個小男孩,這個小男孩慢慢長大,開始需索,蘋果樹提供了身上的蘋果、枝葉、樹幹……一一滿足男孩成家、立業的需要,直到只剩下樹幹基座。而當男孩老了,回到蘋果樹邊,只想靜靜安坐,蘋果樹剩下的基座正好可以滿足男孩的需要!

  重讀這本多年前出版的書,心續依然惆悵、不捨。令人感動的是,三位年輕好友不是只停在這情緒上,而是反省到:「生活裡到處都是樹的恩賜,但我完全沒有為樹做些什麼!」因而決心用心推廣種樹活動,邀請大家一起來種樹。

  我開始省思自己與樹的關係,因而想到,每遇傳統節日,長輩們總會聚集祖厝,依俗供佛、祭祖、聚餐。那一天,家族在山林環繞的祖厝,燒著後山疏枝後所堆積的木材,看著裊裊飛煙沿著煙囪竄上天際,在難得團聚的日子,分享這段時間的見聞。

  除了四周群樹圍繞,三合院的祖厝廳堂有樹幹大梁、木門、木窗,以及木製的佛龕、木桌、木椅;房裡有木櫥櫃、木床,還有木製樓梯,籐編的掛籃、竹篩;大灶燒煮用的木材……很喜歡祖厝處處木質帶給我的質樸厚重感覺。

  反觀自己住家,原本以為外子對電子及科技產品的喜好,居所與樹的關係應該並不密切。細細觀察才發現,即使是現代化的生活,也處處蒙受樹的關照。除了木製書架,書架裡每一本書的原料皆為木材,牆上襯托畫作的畫框,床上的榻榻米,以及洗手間的衛生紙……

  除了這些有形、可見的產品之外,其實我們的生活與生命,根本籠罩在植物的恩典中。大氣層的氧氣,主要來自海中的水藻,另有五分之一為陸樹的光合作用,不論水藻或是陸樹,都是植物。此外,餐桌上的諸多佳餚,護膚、護髮的保養品,甚至許多藥品,也都是植物製品。

  如此看來,地球上的一株株植物,有如《愛心樹》那棵具足愛心的蘋果樹,而我與那個予取予求的小男孩,實在也沒有太大的差異!感謝三個年輕友人的點醒,讓我看到自己的殘酷,也讓我發起想要回饋樹的心續。久遠前那首歌:「樹呀,樹呀,我把你種下,你別怕風吹雨打,快點兒長大……」如今成為策勵我,在心中、在實際行為中,努力種下一粒粒回饋樹、回饋自然的種子。盼望那種子在心田裡、在生活中逐漸長大、茁壯,不畏過程中的風吹雨打與困難,並成為堅定的行為與習慣,讓我成為關愛樹、關愛自然、關愛人群、關愛所有生命的「愛心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