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舒唱著慈心
──桃園慈心教育農場

◆桃園 不敏

  在桃園縣蘆竹鄉一片農家田景中,有一處農場,凝聚著一群人的心願,層層轉化出獨特風情。這兒原是傳統家族農地,數年前提供給一群有志從事有機農耕的義工認養耕作,初期取名為「慈蓮心苑」,眾人共耘一畝清淨田。當時除了張羅一間流動廁所,和一個休息的鐵棚外,來者就在天地田野間恣意消磨,體驗耕耘與收成的種種況味。

二○一○年,為了能引導更多人認識、認同,進而支持慈心理念,同時讓參與的義工有一個場所得以實際歷練和學習,便由慈心基金會接手規劃,將「慈蓮心苑」更名為「桃園慈心教育農場」,從隨興耕作模式,轉為以教育為主的農場。


豬圈重生 化身課堂

由於土地仍然貧瘠,第一年以整理環境、積極養地為主,基金會負責桃園慈心理念推廣的孫仁益表示,當務之急便是整體規劃、招募義工以及蓋教室。農場的建設多是靠義工自己動手,無論原本是貴婦、畫家、音樂老師,或是留英碩士,都硬著頭皮挽袖做活,進行組合屋工程,例如,刨土、刷牆、上漆,在廢棄豬圈、雞舍清理滿地雜物、陳年糞土,敲牆、掀屋頂、鏟石堆等。孫仁益帶領夥伴們就在清除污穢同時,學習放下身段、謙卑自牧。

艷陽下汗水淋漓、異味充斥,往往一整天做到全身痠痛,也只能完成小小進度。拿起榔頭敲打石礫,對一般男生而言都覺吃力,遑論小女子,有位女義工奮勇一敲,竟是人飛了出去,就這樣,纖纖玉手幹著粗活、長出厚繭,硬是鍛鍊出利人利己的更大能耐。

農場具有藝術巧思和惜福創意,原本的豬一舍、豬二舍、豬三舍、豬四舍,最後改裝成古樸亮麗的地中海風二層樓別墅,內部是學習慈心理念的大課堂,思忖著它未來的任務,彷彿一座改變生命的宮殿。

農場中央原要蓋六角涼亭遮陽,為因應豬圈拆下五根木梁,回收利用做為梁柱,負責農場建設的劉俊和,只好建造難度較高的五角亭。亭頂則是另覓細竹枝以人工一枝枝插上鋪滿;此外,至海邊撿拾漂流木做為支柱,故障的樓梯欄杆設計成椅凳,廢棄電纜軸變身為圓桌。廢棄物一一被創造出新生命,讓地球降溫,眾生清涼。此亭取名為「竹屋」,因為概念中的屋子是四面封閉,無法接觸外面;現在四面拆除,聲影流動,可靜靜感覺陽光、清風、蟲鳴、鳥語、花香。同樣的,打掉心裡的牆,就可接收所有的美好。原來,把心打開,是學習的開始。

有機課程 取材自然

由於農場占地不大,又須具備多元教育功能,便思以課程取勝,也歡迎大家來趟知性之旅。義工在大教室為參訪者介紹課程大綱,教室牆面「生生不息」四個大字的巨幅壁畫,吸引眾人目光;牆腳下依舊保留著原來豬舍的排水孔,並用小盆栽妝點一番,有人訝異地說:「原來,我們在別開生面的豬舍上課,實在難以想像!」

來到整齊劃一的菜圃區,以當令作物為主,是體驗各種農務的大自然教室。原本貧瘠的土地,種不出高麗菜,經過兩三年施以有機資材改善地力,如今收成不錯。當參訪者親自除草或採收之後,即刻回到教室包水餃嘗鮮,有人說:「自己包的有機高麗菜水餃,特別好吃。」透過農務體驗,更加珍惜有機作物。

菜圃旁邊的香蕉、木瓜等果樹,沒特別照顧,但果實長得肥碩香甜。玉米、芋頭、香菜、地瓜葉、白蘿蔔、紅蘿蔔、牛番茄及各種瓜類等輪番變換農場風光。然而,有些蔬菜仍然長得不好,就讓蟲吃完了人再吃。在這兒,生產者賣力地想種出好作物來照顧消費者,消費者也體恤生產者的辛勞,透過農務體驗,一起支持有機農業。

義工也從其他有機農場移來水生植物,將生態池規劃成二十四個區塊種植,代表二十四節氣的意義,濕地特色呼應著桃園地理的埤塘文化,並能淨化水源,豐富生態。

停止農藥化肥的殘害後,愈來愈多的小生命在這兒安居樂業,蜜蜂、蟋蟀、泥鰍、蛇、黃鱔魚、石龍子……都放心棲息,綠頭鴨、紅冠水雞、褐頭鷦鶯、埃及聖環……也安心駐留。一群人走在步道上,不經意就可望見樹上的鳥巢,「小心,不要嚇到小寶寶。」慈心農場即是希望在農場生活的所有生命都快樂,人和蟲都是大家庭的一份子,彼此平等對待,而不互相傷害。

廚餘變堆肥,猶如滋養大地的黑金。農場設有堆肥場,聞不到一般會飄散出的腐臭味,走近瞧瞧,原來這兒完全是植物性廚餘,將各種果皮絞碎、瀝乾,然後放到大槽中加入木屑、稻殼,經過多次翻堆、發酵等作業後,製成有機肥。場長閻玉中,請大家摸摸發酵中的堆肥,有人說:「微微冒煙,有些溫熱,卻不髒。」過程中瀝出的水分是液肥,放一段時間再稀釋可澆花、澆菜和防蟲,還可清洗馬桶和洗手台污垢,並留下果醋香。有人聽了表示回家要馬上如法炮製,為地球減碳盡一份心力。

悅目美味 香草百變

農場原本種植了薄荷及芳香萬壽菊兩種香草植物,義工靈機一動,想到時下香草餐點正夯,於是參訪各地的香草農場,也品嘗以香草為主的各式餐飲,發現香草確實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且具有研發價值。孫仁益想著:「藉著大家對香草的興趣,推廣慈心理念,才是開發香草課程的目的。」於是從購買種子開始試種,義工全省奔波拜訪香草專家,吸取種植的經驗,雖然歷經許多挫折,終於種出一片綠意盎然的香草園地。

農場種植各式香草植物,例如,沁涼的薄荷、驅蟲的香茅、天然蚊香的艾草、促進食欲和消化的紫蘇、芳香濃烈的迷迭香等等,在生活中各有不同的運用。義工們開始圍繞著香草,研發出一系列的課程,例如,香草扦插課程的設計,讓許多不易親自在農場有機栽種的民眾,透過課程體驗,將香草扦插的小盆栽帶回家種植,體會有機耕作的點滴,進而生起珍惜、支持有機之心。有人小心翼翼地抱著夢幻的小盆栽說:「希望帶回去的迷迭香,可以長得欣欣向榮。」

為傳遞健康蔬食概念,農場特別為訪客精心設計「香草田園餐」,將自產的有機蔬果佐以香草入菜。當義工熱情出菜,訪客品嘗豐盛的套餐後,驚訝地發現:「原來,蔬食可以如此健康又好吃。」此外,運用香草製作的手工餅乾,不加化學合成添加物依然香酥可口;香草手工皂的製作及植物染DIY,除了大小朋友體驗動手做的樂趣,更可實踐環保生活。農場非常感恩來訪者提供機會實驗課程,等經驗更成熟,希望可以利益更多人。

守護大地 慈心人生

蘆竹鄉的農地多以種植水稻為主,農場也將原有的蓮花池改為有機稻田,並租下四周土地,做為農場隔離帶,開始種植有機水稻,盼能影響鄰地跟進。但遇到暖冬,福壽螺提早醒來肆虐,播下去的秧苗一再被吃掉,共補了五次秧苗。手把青秧插滿田,幾乎彎斷了腰,累壞了身;補苗、追肥、拔草,不斷挑戰體力和心力的極限。

有次,義工在噴灑基礎肥料,鄰田阿伯問:「一包肥料多少錢?一分地要噴幾包?」阿伯聽了算一算,和慣行成本差太多了吧,冷笑一聲,搖搖頭就走了。許多人來看這裡到底在做什麼,也大都搖頭。農場人員咬著牙繼續有機之路,而且激發更強烈的使命感,一定要種出成效,讓其他人願意跟隨。爬上農場最高點的二樓,放眼望去,一畦畦慣行農田綿延著,眾人發願,有一天要讓所見皆是有機田!

這樣的願景最近出現曙光。有位桃園縣農業發展局官員來參觀,得知農場第二期想試種小麥,非常贊同,建議可配合政府推動雜糧施作,成為教育中心,農會將推動成立小麥專區。農場也將申請環保署認證,成為環境教育中心,進行更大規模的教育研習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慈心教育農場,體會自己和眾生萬物是多麼息息相關。

在農場舒展一番,望著天、望著地、望著各處隨意漫步的人們,我們的田地、我們的心地,都漸漸有所不同了。大人、小孩、植物、動物,都享受著清淨的天地,長養著純真的慈心,讓一切生命得到最佳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