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遠與最近的距離

◆台中 紫舒

  「兩株芳香萬壽菊,相同品種、相去不遠,一個靠近佛堂建物,一個人潮親近賞玩。它們,沖泡出的香草茶風味,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溫暖與嗆辣!」

  義工施怡君正娓娓分享她的「心」發現──何以在同一時間,用相同水溫與方法沖泡,竟帶給品茗者迥異的感受?還沒聽完話的我,立刻理所當然地認為,必是靠近佛堂的那株芳香萬壽菊,傳遞了正向的喉韻與心靈感受囉。

  負責農場巡禮主題課程之一「田園禪香」的怡君,聽到我驟下的斷語,悠悠地說:「我本來也這麼以為。但是,恰恰相反!」面對我一臉的狐疑,怡君開始條分縷析:

  佛堂建物一隅,各種不知名的草類叢生,芳香萬壽菊僅此一株,置身「強敵」環伺中,孤軍奮鬥的它必須格外「堅韌」;草叢本就少人關愛,在還沒開出黃色小花之前,芳香萬壽菊貌似雜草,所以即便人來人往,也不曾有人為它佇足凝賞。而開在專為香草打造的種植區,叢生的芳香萬壽菊,不但可以安心怡然生長,還接收到主人與訪客諸多的呵護、讚美與祝福。「兩種環境下成就的性格天差地別,風味自然南轅北轍了。」

  難道佛堂的磁場與佛菩薩的加持力,還不足以構成變數?「那就要看你有沒有真心要靠近祂囉!」真心?怡君將心比心:「靠近佛堂的芳香萬壽菊,有著被野放、恣意生長的快感,反而將自我發展得淋漓盡致。唯我獨大,怎麼領納得到佛菩薩的甘露?」「而生長在香草種植區的芳香萬壽菊,則必須配合主人的植栽擺布與刀剪修理。懂得縮小自我、調整自己,自然給人甜美的感覺!」

  原來,受不受歡迎的關鍵,不在別人,而是自己;最遠與最近的距離,不在身體,而是心靈。

  我以為這堂饒富禪思的課程到此結束,不料,這番比對牽動一同聆聽的小朋友們大發慈心,紛紛表示要去照顧、關懷那株落單的芳香萬壽菊。多美的回響,但若嗆辣妹轉化為小可人,這堂課是否會因此少了「教材」?

  怡君一點都不擔心:「因為觀察與發現的目的正是為了利他。而為了教材的開發,更可督促自己做更深廣的觀察與發現。」其實,眼界與心量,不也是在不斷發現與利他中拓展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