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亦有道

◆雲林 春庚

  「五穀不收,饑饉度日。」老一輩農民的教誨,深植麻園有機農場農友許玉堂心中。對它,不止於理念,並親身實踐。

  根莖類食物是麻園有機農場的重要作物之一。然而,有機栽培的根莖類作物,經常得面對考題,例如,有機白蘿蔔的表面被地下線蟲咬得像地圖、地瓜被蟻象吃得發出臭味(俗稱臭香)……

  為了改善土壤環境,防治蟲類危害,麻園有機農場採水旱輪作政策,鼓勵農友於五月農產收成之後種稻子,有別於二月的正常種植,稱之為「五月稻」。由於麻園有機農場面積廣大,有許多農友合力耕種,可以共同分擔鳥兒啄食稻穗的損失,因此最終每位農友也都還有收成。

  但是,許玉堂四月就採收山藥了,掉在地上的種子會在下一期農作時冒出許多幼苗,若即時種下水稻,山藥種子可因泡水而爛掉。為配合水旱輪作政策,他實驗性地提早一個月種稻。

  許玉堂種了兩分半的水稻。剛種稻時,很多人都說:「只有這一區種稻,如果稻穀成熟了,鳥吃都不夠,哪輪得到人吃?」他說:「試試看吧!真的全部吃光光嗎?總會留一些讓我收吧?」所以,插秧時該做的事──淹水、除草、追肥一樣也不少,看著一株株稻穗逐漸飽滿下垂,一絲絲安慰在心中。

  然而飽滿的稻穗吸引了鳥兒「好康道相報」。每天早上許玉堂走過水田時,上千隻的鳥兒群起而飛──他走到東,小鳥就飛到西,他走到南,牠們就飛到北,有恃無恐,像玩捉迷藏一樣。有的農友開玩笑地說:「趕是沒用的,牠們飛起來運動,肚子更餓了,待會兒吃得更多。」果真如眾人所說,這片田被鳥吃得片甲不留。無奈中,他卻發了一個大心:「要吃就讓你們吃個夠,就當布施,和鳥兒結個善緣吧!」

  體態輕盈的麻雀,站在稻穗上直接享受大餐;體型大的斑鳩,啄食掉在地上的穀粒。田裡只有兩個稻草人守護著,不久,它們成為鳥兒的好朋友,麻雀經常停在它的肩膀上,訴說著歡樂與滿足。當然下垂的稻稈,因稻穗逐漸減少而挺立。

  經過翻土、整平、施肥、插秧、人工除草、多次的淹水……成本不菲,光是三次的人工拔草就得花費上萬元。明知所剩無幾,為什麼還賠本請人收割呢?許玉堂說:「原本想用曳引機直接把稻子翻到田裡當肥料,但想到老一輩的人常說:『五穀不收,饑饉度日。』五穀不能損,損五穀就是損福報,來年的收成會減少。這是古早人珍惜五穀的心,再怎麼少還是得收割。」珍惜穀物,他用心實踐。

  一般來說,面積兩分半的有機水田,正常收成可達一千二百公斤以上,這一回他只收成了十二公斤。最後,粒粒皆辛苦的十二公斤稻穀,許玉堂決定不執為己有,而是撒在路邊,與所有小生命分享。他,心胸格局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