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採買 服務到家 台北 淑珍 慈心義工許素梅住在永和一個七百多戶的新社區。她想把慈心理念介紹給鄰居,便請慈 心基金會協助,一個月一次,推出了一系列的講座,介紹正確的飲食觀,除了讓自己和家人活得更好,同時也結合眾人之力,為地球永續經營略盡棉薄。 一年多來,她常買有機蔬菜請鄰居吃,也在聊天中把有機農業利己利人的概念傳達出來,漸漸地扥她買菜的人越來越多,里人於是決定今年八月起作一個服務到家的新嘗試─「共同採買」。 「共同採買」和一般常見的「宅配」不同。「宅配」是以菜為出發點,月付定額,每星期固定送菜,不管你喜不喜歡或是菜量是否過多,業者把菜送到家門口就沒事了。而「共同採買」則是以人為出發點,希望透過採買彼此學習互動,達到敦親睦鄰的效果。如果有人出遠門或外食機會太多,菜還沒吃完,可以在訂菜截止日前告知,即可停送貨隔周送。為健康緣故禁忌的菜〈如洗腎者不要吃南瓜或高利菜〉,也會因應各人需要而作彈性處理。因為「共同採買」純粹是以有機理念推廣為主軸,不是以營利為目的。 仔細規劃 溝通協調 在同社區鄰居說明「共同採買」的運作前,素梅向管理委員會報備,張貼公告,列出一個月的費用及菜的份量,並公開徵求義工來分擔總務、會計和聯絡人的工作。說明會中,里仁到場當面和有興趣的住戶溝通,詳述運作流程,最後達成共識,每月預付二千,依每周實銷扣款的方式,每周三送來三種根莖類及四種葉菜類〈如果缺菜,則另以芽菜補足。〉,生鮮乾貨則是個人需要訂貨。 實施兩個多月以來,擔任總務的陳老師感受到這三十幾個成員的感情越來越融洽。她記得剛開始,有的住戶看到先生或孩子不吃的菜就皺眉頭,有的人拿到從沒有烹調經驗的蓮藕、南瓜,不知如何是好。素梅常親自做出各種料理,請大家品嚐,並教怎麼煮,單單南瓜,除了用薑燜炒外,還可以做成沙拉、生菜或沾上粉蒸肉的裹粉去蒸,就可以調理成好吃又營養的菜餚。大家各自回去試驗,技術突破或被家人接受的喜悅又是下一次採買的熱門話題。 漸漸地挑剔「有蟲」、「菜色重複」、「不知道怎麼煮」的聲音減少了,住戶親自看到這群義工為眾人的健康和大地的生機默默地付出,不為名利,還要受氣,會員的包容力加強了。如果偶然某一家因故菜吃不完或堅持不喜歡什麼菜,大家也會幫它分攤掉,漸漸地,這形成一種默契:這次我幫她分銷,或許下次我需要人家幫我分銷。鄰居嘛,就是這樣互相幫助的嘛! 歡迎直說 互信互助 可是素梅不以贏得大家支持與諒解為滿足,她希望能透過這些成員指出缺失,使整個運作的錯誤減到最低。於是他舉了一個實例向大家表明「歡迎直說」的立場。某太太再結帳時多付了三十幾元,因為是小錢,隱忍沒和義工說,只是和鄰居提一下。她的鄰居在和聯絡員聊天時偶然說到,此時才真相大白──原來那一天抓帳忙昏頭的差額是這樣造成的。素梅懇切的告訴會員:「您提出問題就是幫我們解決問題。」果然大家把心打開,有問題就反應。有一次幾個人提到高麗菜太大了,吃不完,反應給產銷股,下次果然剖一半計價。從善如流的里仁當然不希望這些支持者反覆吃同一種菜或把菜放到不新鮮,只是當初沒有發現問題而已! 擔任出納的玉容在這兩個多月的互動中,做得快樂又充實。當初接這個工作時,自己也很躊躇。家裡的帳是自己在做,自己放著單純的家庭不做,出來當義工。萬一像歷屆的社區委員吃力不討好,還惹一身腥,就太不值得了!可是共同採買的每一分子向她證實一件事:人是會互信互助、合作體諒的。當她抓不出帳時,另一成員主動幫她檢查。以往她受到諷刺或誤解時,極可能拂袖而去,現在她會想到農友很辛苦,無論如何要忍耐等誤會化解,讓更多人支持有機農耕。有這個更長遠的目標,眼前的委曲就很容易「溶掉」了。這是她當義工的意外收穫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