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健康 吃出好品格
──校園蔬食教育

◆台北 採訪組

  地球暖化、環境日趨惡劣、許多疾病的年齡層已降至青少年……上述問題的關鍵幾與飲食有關,因此正確良好的飲食習慣,亟待向下扎根。

  日常老和尚說:「現在這人類自己走向毀滅的路,只要稍稍地改一改飲食習慣,就可以把眼前整個環境改變過來。」透過教育,師生一起推動有機蔬食,就能共創健康和樂的世界。

套裝課程 建立理念

  新北市海山國小楊東錦老師,二○一二年參加暑期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時,聽到北市葫蘆國小、新北市永平國小努力推動校園有機蔬食成果豐碩,心動之餘也在所服務的校園推行。他設計了一套課程,主題是「用心飲食救地球」,希望學生能「吃得低碳、吃得健康、吃得感恩」。

  東錦老師的套裝課程從觀賞三部影片開始。學生在第一部影片「正負2℃」中了解全球暖化的嚴重性,興起要趕快節能減碳救地球的想法。而從紀錄片「無米樂」,看到採人工鋤草致汗流浹背的農夫,想噴農藥除蟲卻也毒害自己的身體,體會到米飯粒粒皆辛苦。最後以「一盤炸雞,二個世界」紀錄片連結到學生自己身上──速食餐飲店丟棄的、客人吃剩的雞翅、雞腿、漢堡、義大利麵……這些一般人眼中不屑一顧的餿食,竟是某些人口中的美饌佳餚!天壤之別的對比,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三餐溫飽得之不易,益發珍惜食物。

  影片觀賞後,東錦老師帶學生親手包飯糰,懷著感恩心吃飯;也讓學生自己孵豆芽,再用孵出的豆芽菜做成美味蔬食。校園內一群環境教育工作坊的老師,並設計教案、錄製相關節目,在逢午餐吃有機米、有機蔬菜的那天播放,讓全校師生利用短短的午餐時間,接收有機耕種有益健康、友愛大地萬物的理念。

趨零廚餘 搶救餐桌

  學習這些課程後,小朋友了解到農夫的辛苦──近千粒稻穀的收成,才能有一碗飯的量。想到農夫要何等辛勤耕耘才能種出一碗飯,根本不敢輕易浪費,一位小朋友還去數隔壁同學碗裡剩下幾顆飯粒。另一位剛學會注音符號的一年級小朋友,在聯絡簿上寫到:「吃飯不要掉飯粒,我以後吃飯要專心。」可愛童語道出他學會珍惜每一粒米飯的心。還有一位小朋友說:「我要感謝農夫,他為我所做的每一件大小事,我都要敬禮九十度感謝他。」一個十二萬分恭敬的畫面展現孩子真心的感恩。

  學生們有了這些飲食概念,回家會跟父母們分享,還會要求爸媽買有機蔬菜、有機米,但是如何讓家長和孩子有相同的理念呢?

  校內任教一年級的陳盈伶老師在學期中安排了兩場講座,透過講座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學校學習「用心飲食救地球」的課程內容,家長們在深刻體會之餘回響熱烈,鼓舞了盈伶老師利用學校運動會之際,舉辦了「有機小學堂」有獎徵答活動,透過影片播放和說明,不僅讓學生家長,也讓參與的社區民眾知道:有機農夫是多麼地愛護我們所生長、依賴的土地,多麼慈心關照農地裡的小生命!

  一路走來遇到很多困難,但身為教育工作者,東錦老師清楚知道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當他站上這次營隊的講台分享時,一如當初他在台下聽著葫蘆國小等老師分享的心情,他希望將推動校園蔬食教育的心得傳遞給更多的老師,並能拋磚引玉讓全台灣的老師都能「用心飲食救地球」。

  雖然全球暖化現象沒辦法立刻改變,但推動的過程中,海山國小親師生們已經先感受到清涼了。他們做得很開心:「下學期還要繼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