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鼠,吾友

◆編輯室 整理

  飛鼠會飛嗎?生態觀察家林青峰說明,屬哺乳類的飛鼠其實沒有飛行能力,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飛鼠大部分都是利用爬行及跳躍,只有在樹梢上想快速移動到另一個樹梢時,才會利用皮膜「滑翔」而下。

  飛鼠的前腳和後腳中間有一片皮膜,後腳到尾巴也有一片皮膜,當牠撐起皮膜時,會讓人誤以為牠的體型很大,其實,飛鼠又瘦又輕。尾巴對飛鼠來說是很重要的,可以控制滑翔方向──在滑翔中,甚至還有中途轉彎的能力;並具煞車作用──降落時尾巴往下壓,就自動煞車了。

  曾在馬來西亞婆羅洲拍攝生態照片的林青峰表示,在較高的樹林,通常可演化出會滑翔的動物。婆羅洲的樹林有的高達四十多公尺,如果樹與樹中間沒有枝條相連,動物就要一直爬下爬上,既消耗體力也容易被天敵捉捕而陷入危險。有一次,林青峰要拍攝一隻停在高樹上的大飛蜥,他觀察到樹的周圍都是草皮,「而飛蜥不會往後方滑行」,所以篤定地步步靠近飛蜥。果然,飛蜥往前方草皮滑去,但就在林青峰見牠無處可逃的一瞬間,飛蜥來個大轉彎,直接滑向後方的雨林,並降落在一棵更高大的樹上後盯著林青峰,彷彿是在笑:「這樣,你沒轍了吧!」

  「飛鼠很厲害,除了可以一邊滑翔,一邊轉換方位,滑行的速度也很驚人。」一天半夜兩點多,林青峰在坪林金瓜寮溪旁等待拍攝貓頭鷹時,順著飛鼠的叫聲,往溪流的對岸望去,一隻大赤鼯鼠爬到一棵枯木上,一躍就越過溪流,飛到後方的樹上。那是林青峰看過飛鼠滑行最遠的一次,目測應該超過七十公尺。

  台灣有三種飛鼠,分別是大赤鼯鼠、白面鼯鼠和小鼯鼠。低海拔的關西農場出現的是大赤鼯鼠,另外兩種分布在偏中高海拔地區。夜行性的飛鼠,白天棲息在樹洞裡,樹木或枯樹都有可能是牠的家。黃昏時牠才從樹洞出來,第一件事就是小便,之後拉開嗓子,爬至高處往下一滑,展開牠的一天。

  在南橫的路邊,林青峰看到一棵又高又寬的檜木,檜木上有個樹洞,猜測裡面應該有飛鼠棲息,便撿起石頭往樹幹一丟。不久,一隻睡眼惺忪的白面鼯鼠探出頭來,表情充滿疑惑:「是誰把我吵醒的?」然後就躲回洞裡睡覺。過了半年,林青峰路過當地,又拿起石頭丟樹幹,想跟老朋友打個招呼,白面鼯鼠也照樣探出頭來瞧一瞧。

  一年後,林青峰再訪南橫,驚見那個樹洞的上下側各有一支十字弓箭。這時,不論他再怎麼丟石頭,那隻飛鼠也沒探頭。「看這樣子,應該是被獵人抓走了。」林青峰心痛莫名:「飛鼠的身體很瘦,沒幾兩肉,真不知那些人抓飛鼠做什麼?」

  失去「老友」的遺憾,獵人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