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護土地與心靈


──福智小學校園有機菜圃


◆雲林 秋楓

 

  喜愛大自然的莊淑娟老師,以前在台南教書時,常在上班途中看到路邊的野草被噴枯草劑後,通常經過一個多月才會長出綠色植物,三個月之後才會出現小昆蟲。看到綠草變枯草,感到十分難過,何況對於現今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綠地越來越少,更是憂心忡忡。所以她一聽到有人努力為子孫留下一片好山好水,為地球保留一份元氣,而付諸實際行動時,內心總是感動不已。



耕讀園地 種下未來希望

  淑娟老師常想:「我到底能留什麼給子孫?我怎麼保留地球元氣?我們很多行為都在預支下一代的資源,難道只能留垃圾給他們嗎?」這樣的念頭常在心中盤旋。自從接了福智小學四年級的農耕課後,她與孩子一起經營「校園有機菜圃」,發現孩子在農地玩得開心,自然喜歡農耕。過程中,不只期望有收成,還可教學相長,更有助於保護環境,為友善大地而努力。

  福智小學推動「校園有機菜圃」已經多年,農耕對孩子來說不只是農耕,而是一個教育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善用時間、團隊合作、惜福習勞等美德,也是實踐「耕讀」的內涵。淑娟老師接了四年級的農耕課後,發現孩子們從小一開始親近泥土,親近大自然,到了小四上農耕課,一點都不困難。孩子們在田間除草、撿石頭、做畦、挖洞、澆水,準備植苗,邊做邊玩,因此農地到處坑坑洞洞,有水溝、有防空洞等,所以可耕種的農地只剩空中花園一點點面積,即使收成很少,孩子們依然滿足,喜歡上農耕課。

  為了充實農耕老師的學習,學校特別邀請曾在農校任教的黃明月老師,指導農耕課程的安排及規劃。黃明月老師說明,「校園有機菜圃」是實現理想的好地方,可以帶著學生一起設計規劃,只要歡喜做就可以得到很多樂趣。收成是最直接的利益,還有很多看不到的功能,譬如:學生邊做邊聊天,老師就可從中聽到很多小秘密,以此趣入對學生的關懷;有機菜園的目標,不只是學校的菜園而已,它有耕讀的內涵,有人文的內涵,可以培養學生崇高的人格。讓學生知道不是不會讀書才做農,也要學習關懷其他生命,自己的生命也能向上提升,所以種菜也是種下孩子未來的希望。

 

厚土栽培 貧壤的新生地

  在豐富的課程中,淑娟老師最受用的是「厚土栽培」這堂課。尤其學校的土壤貧瘠,透過厚土栽培可以自製土壤,也稱為造土。就是將廚餘、落葉、稻草等資材,一層又一層地鋪疊上去,作物就可直接種下去,只要每天澆水、送祝福,作物就會慢慢長大。而且這些資材對鄰近「麻園有機農場」的福智小學來說,得來全不費工夫,最重要的是,這些堆疊的資材,最後會變成泥土,成為大地的一部份,原來廚餘也可變黃金。

  淑娟老師很震撼,上課後很想立即動手做。以往,她只知道土壤很珍貴,即使寸金也難買寸土,如果土壤流失了,要多少年才能恢復啊!原來,運用「厚土栽培」,很快就有一些泥土回來了。而且,以往的農耕就是,做畦、挖溝、埋廚餘等,這種方式養地速度很緩慢,再者,每次翻土的第二天,眼見土壤變乾了,而且土中的小生命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動作而被傷害,所以很想帶著學生做「厚土栽培」。

  滿懷希望的淑娟老師,積極地與班群老師互動,介紹「厚土栽培」,凝聚出「歡喜做農耕、跟人學」的學習主軸。

  當「厚土栽培」正式上路,淑娟老師發現實際操作並不如預期順利,因為工作分配兵分三組時,其中一組人馬有「狀況」──來自大地的稻殼、落葉都很乾淨,所以稻殼小組、落葉小組的孩子在收集、搬運的過程都很歡喜承擔。而堆肥小組的同學,必須從廚餘做的堆肥中,挖出堆肥裝袋,再搬運至田間,孩子覺得廚餘堆肥很噁心,都不想做了。

 

陪伴孩子 一起超越困難

  當孩子抱怨時,她還想著:「廚餘堆肥沒那麼臭吧!」心念一轉,她突然想到:「孩子正在告訴我困難,為什麼我沒辦法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這件事?如果我是孩子,老師叫我挖廚餘,一定也會覺得又臭又噁心吧!」

  那天晚上,淑娟老師輾轉難眠:「到底要怎麼幫助孩子呢?」接著,又冒出一個念頭:「他不做,我來做,做給孩子看,帶著他們一起做!」隔幾天,要上農耕課了,堆肥小組同學的臉還是很臭,一想到孩子的難處,她的心變軟了。她親自動手挖一袋又一袋的廚餘堆肥,發覺:「真的會臭耶!」她很慚愧,忽視孩子求救的訊息。於是,帶著孩子做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從被動變主動了,淑娟老師由衷稱讚他們:「好棒喔!」結果他們越做越歡喜。

  原來,陪伴孩子一起超越困難,除了透由鼓勵讚美、不斷打氣,孩子們因著歡喜,工作很快就能完成,同時也幫自己解決了問題。所以「厚土栽培」這塊土地的作物長得特別好,收成自然也豐碩,淑娟老師帶著孩子們感謝土地:「謝謝你幫我們照顧作物。」也感謝作物:「我們沒有常常來看你們,可是你們都認真地活著、長大。」感恩與喜悅洋溢在師生的臉上。

  回饋大地的心,就在「校園有機菜圃」中逐步實現了。淑娟老師說:「我們擁有一片可以耕種的大地,也可以留給子孫一片好山好水。」師生共耘一方小菜圃,寓教於耕,菜長大了,師生的心也提升了,真是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