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走進媽媽的心 我在台中榮總服務,病人和家屬多認為我是有耐性的醫師,除了處理病人的病況,還會關心他們的心情,在診間也很有耐心地傾聽;但是對於一個常常對我抱怨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的病人,我特別沒耐心,那就是我的媽媽。
念恩 凡事亮晶晶 幾年前因孩子教育問題,我來到福智文教基金會學習,運用「觀功念恩」之後,發現和太太、孩子的相處改善了,但是一遇到媽媽還是破功,很容易不耐煩。
經過這樣的觸動,我開始思考媽媽對我所做的種種。記得在大學聯考那一天,媽媽陪考,我走出考場,看到媽媽跪著誦經。媽媽看到我很高興,站起來說她在祈求佛菩薩帶著我的手寫下正確的答案,保佑能考上醫學院……很奇妙的是,當想到媽媽以前對我所做的事之後,我對媽媽的看法完全改變了。 我每個月會回台北一趟,為了我回去吃一頓飯,媽媽要準備一個禮拜,然後煮一整天,最後還把吃不完的美食大包小包讓我們帶回去。我都嫌東嫌西,總是說:「不要!不要!」現在每個月回家吃飯時,我一定先進廚房,跟媽媽說:「總舖師!妳怎麼煮得這麼豐盛,妳煮的真的很好吃!」其實媽媽已經煮得很累了,但她會抬起頭露出一副很燦爛、很滿足的笑容。 從我有記憶起,媽媽就喜歡打包。各式的婚喪喜慶,上至高級餐廳,下至路邊流水席,每次只要吃到一半,她就準備好塑膠袋要打包了,好像鄉下歐巴桑,我覺得很沒有面子。現在會認為媽媽是惜福,是符合當今重視的環保,所以媽媽領先時代潮流三、四十年。 媽媽常遇到人就說:「我兒子是某某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哦!」然後跟我說:「媽媽是以你為榮。」我總不以為然,到底是以我為榮,還是以醫師頭銜為榮?通常人家知道我是醫師時,會回說好優秀,以前我都不怎麼回應,現在我會說這都是媽媽的功勞,媽媽就笑得很開心。 有一次載媽媽到火車站,她要我陪她進站,我不太情願地走過去,當她把票遞給站務員時,竟然跟他鞠躬說:「這是我兒子,他是醫師。」我當場傻眼。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媽媽行動不太方便,進出站時那些工作人員都會幫她,所以她只是要我去認識那些曾經幫她的人。之後有機會我也會真誠地向他們說聲謝謝。
解開 三十年心結 從前很怕接到媽媽的電話,因為她總是說:「你爸爸怎樣、你大嫂怎樣、誰又怎樣。」或是:「我胸痛、我頭痛、我腳痛。」我是胸腔科醫師,幫媽媽照X光片看起來沒問題,頭痛看神經內科,腳痛看骨科,想看什麼應有盡有,結果都沒多大問題。這些檢查並不能真正解決媽媽的問題,我也就沒有什麼反應。 有一次媽媽轉述朋友跟她說:「妳怎麼這麼瘦呢?妳兒子不是醫師嗎?不是某大醫院的主治醫師嗎?怎麼沒有帶妳去檢查!」我聽了很火,回說:「她是醫師還是我是醫師?她專業還是我專業?為什麼妳要聽她的?」 後來只要媽媽打電話來,我就用免持聽筒放在桌上,一邊上網或看論文,一邊說:「好!好!好!不要想太多啦!世間就是這樣嘛!」一味敷衍。如果講了半個小時,我就會說:「媽!我有事要忙。」媽媽就會說:「好!好!那我們下次再談。」 現在我幫媽媽裝網路電話skype,讓她可以暢所欲言,要講多久就講多久,也可以透過鏡頭看到我們。我發現當我的心不再不耐煩,就比較知道媽媽要告訴我什麼:當她抱怨身邊的人時,表示她很孤單;當她說朋友告訴她很瘦應該去檢查時,表示她很擔心她的身體,希望我能幫忙。 我自己是個醫師,檢查不出媽媽身體的問題,只能告訴她這是心理作用,不要想太多,可是沒有用!後來想到在基金會認識一位身心科醫師,就約他和媽媽聊一聊。一聊兩個小時,媽媽當場痛哭,將幾十年來壓抑的情緒全部宣洩出來。醫師說媽媽的確有憂鬱症,先給她藥物治療;又說媽媽需要關懷,需要擁抱,我就想回去找我女兒去抱抱阿嬤,但醫師看著我的眼睛說:「張醫師,你不要想叫別人,就是你,就是你要去抱媽媽!」 我從國小以後就很少抱媽媽了,覺得有點掙扎。有次在外面走一段比較遠的路,看到瘦弱的媽媽走在前面,腳又不方便,走得滿辛苦的,我下定決心,就緊緊抱著媽媽走這段路,發現我跟媽媽的心靠得非常近。很感謝那位醫師提醒我:「要在媽媽還走得動的時候抱她,而不是等她走不動的時候不得不抱她。」 後來我想,這種心理造成的疾病,靠藥物是沒有辦法的,一定要靠學習才能治癒,所以讓媽媽去上福智的長青班。雖然經過一番曲折,媽媽終究去上課了,而且上得很高興。媽媽說,聽法師的開示和同學、義工的分享,把她三十幾年心裡打得非常緊的結解開了!我聽了非常非常高興。 我覺得觀功念恩實在是太讚了!我可以給它按一千個「讚」,按一萬個「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