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大地醫生

◆宜蘭大學園藝系 黃莉雅

  回到熟悉的環境做農場見習,一開始還真的有近鄉情怯的感覺,想起自己大學甄選會選擇農業相關科系,這裡就是夢想的發跡──在福智高中就讀期間,首次接觸農耕操作,漸漸做出一點興趣,高二時加入農耕相關社團,一週一次的慈心理念課程及生態農場體驗,讓心中的志向一點一點清晰起來,決定做大地的醫生,淨化大地,也淨化人心。

  第一週來到育苗場實習。有別於以往,在學校是在有水牆和風扇的溫室裡育苗,這裡簡易又炎熱的鐵皮屋是農友最主要的育苗場所,旁邊大大的木櫃便是促進種子發芽的暗房,外頭搭建幾間網室,就是孕育麻園農場有機作物種苗的育苗場。

  聽農友描述育苗場的發展過程,讓我十分敬佩。當初幾乎無育苗經驗的農友,一開始就要面對發芽率極低的困境,加上老鼠為患,苦不堪言,除了到農改場上課之外,並透由共學慈心理念以及管理中心的支援與合作,生產出來的種苗才漸漸獲得大家肯定。我體會到有機事業和教育事業一樣,小時候的培育非常重要,從有機種子的留種或篩選、有機種苗的培育,每個步驟都需要非常注意,否則就會影響往後作物的成長。這也讓我真正體會何謂育苗,何謂有機,看著一顆顆自己親手播下去的種子,想著它長大後對人體健康的幫助,就感到無比珍貴!

  第三週真真切切體會到學校實習課和實際農務的極大差距。每天四點起床,五點下田,稻田裡重重的露水,不到半小時就濕了大半身。以前只要全班一字排開,刷!刷!刷!一片雜草在三小時內清潔溜溜。但是,耕作班只有三位農友加上兩個見習生,望著幾乎被草覆蓋的芋頭田,正考驗著我們的心力及體力。

  一邊除草,一邊聽農友講自己的故事,知道他們在耕作班待了十年,心頭不免一驚!我們才來見習六週,就被雜草嚇到了,農友卻熬過十個寒暑,每日的汗水濕了又乾,乾了又濕,我不禁問:「為什麼能在耕作班待這麼久?」他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有意義!」日常老法師創辦慈心事業的原因,就是為了找回我們被侵蝕的正確概念,為了導向正確的道路,農友們努力朝目標邁進。我心中一陣感動,似乎除草是為了清除我們錯誤的概念,讓早已變樣的心,重新回到原本乾淨的心田!

  見習六週下來,不僅心力及體力有明顯進步,在專業知識上,對麻園農場、對有機農業也有更多認識。麻園農場是一個有機栽培集團,將三十餘位農友集合在一起為有機事業努力,而農場採用計畫性栽培管理方式,經由多年的經驗累積,各個田地盡量運用到最佳效率,這種合作式的經營方式少見且特別,不但化競爭為合作,並且透由支援,使得經營更加多元。最令我感到特別的是生產排程的規劃方式,管理部門整理、統一訂單,還事先詢問農友想種的作物與特別需求,然後再統合所有資訊,召開農友大會協調衝突部分,安排出最佳的生產排程,這種方式十分令人敬佩和值得效法。

  至於有機農業,我原以為有機農業就是不噴藥、不防治。不過,為了有機農業的發展,還是需要使用一些防治資材。許多時候,我們依規定使用有機防治資材,心裡還是想要把害蟲消滅,實際上,這樣並不是有機農業真正的方向,若我們能夠了解農作物,了解當地的氣候和土質,作物就可以在最適合的季節生長,產量自然提高,品質也可以提升。糧食是生存的要素,農業是發展的基礎,有機是永續的方法,透由有機農業,生命、生活、生態與生產是可以同時並存與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