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知我心

◆台北 呂素惠

 

  溫度計會說話,十二度的低溫,冷颼颼的天氣,就在新北市淡水區「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望見秋收後與雜草相間的秋葵田區,尚有零星掛著果實的秋葵枝幹,屹立於寒風冷雨中。這是主人陳惠雯自家採種、留種的經典作品之一。她把從事農作當成一件快樂的事,當收成代代相傳、健康甜美的蔬果,心中洋溢著幸福與成就感!

  陳惠雯談起自家留種的經驗,她以「秋葵」為例。回憶初始在北市市民農場栽種秋葵,由於不施農藥及任何肥料,長出的枝幹又矮又小。對於第一次的體驗,她笑說:「看到從未種過的植物開花結果,其實就很開心了,要求並不高。」接著進行採種工作,她從中挑選了相對高大枝幹的秋葵,留下一、兩棵評分最優等的果實,等乾熟後將其種子原地種下。第二年的生長情形有了改善,繼續觀察、記錄成長狀況後,再從中挑選最好的種子……大概經過了四代,不施肥的秋葵和附近施放有機肥的秋葵,不但樹型不相上下,甚至高達兩公尺多,「秀明自然農法栽種出來的秋葵,味道更是好極了。」她得意地述說。

  當她把採收的種子分別散種在北市近郊幾處農地,發現都可採收到品質穩定的秋葵,帶著這群「遊牧民族」,陳惠雯的農場要搬家了。有趣的故事從秋葵搬家後說起……

  已經長到兩米高的秋葵家族,住進淡水溪谷後,每當東北季風來臨,強勁的風勢吹得它們挺不起身子,甚至根部有些傾側,只得歪歪斜斜地站立著。為了因應生存之道,秋葵開始放低身段,就眼前局勢,順時應天。陳惠雯發現,搬進淡水教育農莊的隔年,秋葵樹不長高了,它漸漸矮化,根部深入土壤,主幹也逐年起了變化,原本十多公分的節距,自行縮減到六至七公分,翌年更只有二至三公分了。

  節距的長短是否會影響秋葵採收的數量?陳惠雯稱讚這群會記錄自己成長過程的秋葵,不但適應現有的環境,也讓她大為驚奇,除了結果率不受影響外,在成熟的秋葵中,發現有些較大的果實,竟然口感細緻。她留下優質的種子,經過一代一代演化的結果,現在身長可達二十至二十五公分,堪稱秋葵界的巨無霸!

  秋葵的好處多多,若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應該是它長滿一身會扎人的毛。對於這件令人頭疼的事,農場裡的人在照顧秋葵時,便不斷和它商量、溝通。奇蹟發生了!秋葵好像知道主人待它的心,它雖然還是長得毛茸茸的,可是卻不扎人了。是秋葵懂得人語,還是陳惠雯採種時的湊巧,似乎已不重要了。

  生長在農莊裡的秋葵,會自行留存記憶。陳惠雯說:「秋葵憑藉前一代傳流下來的武功秘笈,得知這裡是低溫的淡水,主人不來幫忙除草,還要和許多雜草共同生存,所以努力長大。」秋葵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努力生長,才能一代比一代更好。

  從事「秀明自然農法」的陳惠雯認為農業是一種藝術,農夫在田裡耕作雖然辛苦,但是當付出關愛和心力,收成超甜美蔬果時,「開心的心情像極了畫家創作出得意鉅作,逢人必秀,多麼開心啊!」不斷接受挑戰,使農作越來越趨向完美的她將自己的職業視為天職,「因為目前所做的育苗、採種,從種子萌芽、成長、開花、結果到留種,是遺留給子孫最好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