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不凋

◆雲林 莊景顯

  雲林莿桐的農村寫滿我成長的回憶,雖然農務很辛苦,可是和父母、親友、鄰居一起收割的快樂一直留在心裡。年長後離家謀生,只能在重要節日返鄉,看到農村凋零,日漸蒼老的雙親在田裡噴灑農藥,烈陽下的他們,汗水裡夾雜著農藥味,讓我心疼不捨。

  經友人介紹,我毅然報名第一屆「慈心有機農夫學校」,想一滿我多年來有機耕種的願望。然而學習帶給我許多驚嘆號——我是自然農法的擁護者,直覺有機和慣行只是肥料、藥劑不同而已,可是來此上課之後,重新認識有機農業,發現它不僅包含自然農法,而且對人、對萬物大地,也有不同的觀待。

  這段期間,我和一群有理想的年輕人共同有機栽培「台灣越光米」,雖然常常腰痠背痛,卻樂在其中;雖然粗茶淡飯,卻甘之如飴。

  種植的過程中,曾經遇到二化螟蟲的侵害,擁護自然農法的我,起初堅持不要防治,但是看到百分之二十的作物被蟲吃得枯萎,實在很擔心。使用蘇力菌防治後才恢復生機,心想:「如果堅持自然農法,這一期就沒收成了,原來適當的防治也是必要的。」其實,噴蘇力菌是讓慣行農友踏入有機的一步,避免農友因做不下去,而放棄改變的機會。

  我們細心的照顧稻田,看著它們成長,心中洋溢著喜悅。不料,遇上一場大雨,這期稻作全部倒成一片。探討原因,有人說:「肥料用得太多了。」而我覺得:「在貧瘠的土地耕作,水分容易流失,肥料也隨著水流失,是不是水稻品種的特性?」有機栽種是以水來控制雜草的生長,「是否水太多,所以小苗不易往下扎根?」種稻的所有問題,我們幾乎都遇到了,乃至花了三天時間割稻,這些經驗都是很可貴的。

  與人相處也是一門學問。只要兩人共事就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何況和其他七位個性不同的人密集互動!就在各抒己見中,我學習到:「把做有機的慈悲心用在與人互動上,把有機的精神用在生活上。」所以看到別人的困難,我願意伸出援手,盡我的能力幫助他人,也樂意分享我的學習,共同關心我們生長的土地、人們的健康與眾多的生命。

  當傳統農業將走到盡頭之際,先知卓見的日常老和尚引導弟子以有機耕種來護生養地,種出健康安全的作物,讓眾人燃起新的希望。課程結束回到家裡,我更懂得珍惜祖先留給我們的這片土地,我積極的說服父母讓我試種一期水稻,並勸請父母轉作有機,更希望我們這一群有理想、有熱情的年輕人,投入有機耕作,台灣農村不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