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善傳揚


  陳瓘,字此錫,性甚謙和,與物無競。對人議論,多取人善。雖短,未嘗面折,微言警之;人多退省愧服。尤好獎勵後輩,一言一行,苟有可取者,即譽美傳揚,謂己不及。官至宰相。


譯文:
  陳瓘,字此錫,個性很謙和,不與人計較、爭鬥。談論別人時,多取人家善的一面去談。發現別人有缺點或有過失時,也不曾當面指責,而是婉轉地點到為止,聽的人多會回去自我反省,而心生慚愧,自然佩服他所說的話。陳瓘特別喜歡獎勵晚輩,他們的一言一行只要有可取之處,他就向別人表揚傳播,並說:「這點我實在不及這個人。」最後他做到宰相。


按語:

  我們通常都只管自己的事,或遇到事情只會責怪別人未盡心盡力,很少會想到:我要如何解決問題?我對事情是否也盡了一份心力呢?現今人與人之間關係密切,有太多的磨擦就是來自於我們袖手旁觀,只會抱怨他人怎麼不做,社會、國家怎麼不做呢?

  而管寧整天都在管別人的事,他不僅管,還默默的去做。當大家在搶那口井的水桶,在戰亂窮困的環境下,他依然買了好幾個水桶供大家使用。鄰人沒飯吃,亦將自家無多的米糧分贈鄰人。這是一種「我來做」的心態,不是冷漠、批評、推諉,而是與人一體,自本當為之事。其實與人相處,有很多事我們可以舉手之勞來完成,問題亦可解決,哪怕自己只有些微的力量,只要願意去做,自然對方看到我行為上改變,內心有所感動,進而跟著改變,此即感化了他人的生命。心的影響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即使短時間內未必見到成效,潛移默化之效絕對存在。

  孟子曾曰:「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立;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此乃憑藉著心的力量,即使對方是頑夫、懦夫、鄙夫、薄夫,都可以被教化。天底下無不可被教化之人,只是我們很少去開發自己的內心,也吝於付出心力。真正的教化是從行動去教化人家,而非從言辭去呵責人家,前者才能使人由衷愧服。

  與人互動時,語言為重要的工具,但是否能善巧的利用就在「用心」與否。陳瓘心性謙和、德行內化,時時以他人為念,故與人言談,多言其善;若有過失亦是微言帶過,為人留下餘地。這種寬容的行為,自可勸化於人,使對方更願為善、退省過失而改正。

  試想,當有人指正我的錯誤時,心中難免不悅,但自己未必察覺,在此過程中就會強詞辯解,內心開始自我防衛而築起一道高牆,任何建議都聽不進去了。所以要點出他人疏失時,應特別留意自己的態度及言行,因人的心是很脆弱的。不妨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婉轉的說明,而非一味陳述道理,發表高見。更重要的是內心是否真的感受到對方的立場,真的想給予關懷和助益,若只想逞口舌,是無甚意義的。

  我們的心會將所注意的事物予以放大。在陳瓘的眼中,只要某人有一言一行可取者,立即譽美傳揚,他整個心就是注意這方面。若是厭惡自私自利的人,眼中卻盡是自私之人,可推想:自私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檢驗自己心的狀態最好的方法即從別人身上去觀察自己。當你最討厭某一類的人,表示自己與他頻道相同,若能超越的話就根本不在乎了,不是不管,而是不被干擾。

  當我將箭頭指向別人時,別人亦是指向我,現在我把箭頭收起來指向自己,別人亦會如此,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