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她是你妹妹

台北 德輝

我有子女三人都已成人,從他們小時候起,與他們就一直是親而不暱,雖然忙於事業和他們相處的時間不多,但他們都清楚自己的分寸。兒子曾對人說:「爸爸很少管我們,但我們都知道下限在哪裡,一超過了底線,自己就會有一股壓力感。」

記得兒子國中時,有一次看到他放學回來,從進門開始到房間,書包、外套、襪子一路扔,看到這種情形,內心自然生起一股衝動,要好好教訓他一頓,可是再仔細想,這樣做有用嗎?於是就按捺下來並很慎重地寫了一張紙條:「請好好尊重你的書包、衣物。父留。」放在他的書包上面。第二天看到他,我也不提這件事,就當沒發生似的,沒想到他從此就改過來了。

平常和孩子講話,我一定很用心,不曾輕忽或太隨便,但也會有輕鬆的一面。有一次電視正在放映奧運體操表演比賽,一位小女選手在表演當中摔了一跤,這時聽到兒子卻哈哈大笑,還嘲笑表演者:「沒練好還敢參加比賽?」心想:「這孩子怎麼這樣?慢心這麼強。」真想糾正他,同樣的,我並沒有馬上糾正,只是將這件事擺在心上。如果當場糾正,說不定他會反彈、不服氣,認為我以父親的權威壓他,那就得不到好效果,不能真正幫助他。

隔了一段時間,有一次正好他在外面受了挫折,見到他很沮喪、很痛苦的樣子,我便趁機關懷他,也同時善巧提出上一次看電視嘲笑人的事。我說:「那個女選手為了參加奧運一定練習得非常辛苦,花了很多心血,而卻不小心在表演當中失誤,她內心一定是無比的難過和痛苦,這時候是不是很需要別人的鼓勵和安慰?更進一步想,假如她是你妹妹,你還忍心笑她嗎?」我當時只是不急不徐地講,可是他聽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知道我的話入了他的心。

這些親子互動的經驗也讓我深深感受到,只有自己受到挫折時,才會感受到別人受挫折時的心情,當一個人洋洋得意時,是很難去體諒別人的。教育兒女也是一樣,必須自己有內心提升的體驗,才能恰到好處的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