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相長

真心與感謝

新竹園區王文萍老師,談到一個師生觀功念恩的親身體會。

她教家政,有一次期中考就是讓學生三人合作一道菜,請任課老師吃。有三名調皮、人緣較差的學生分成一組。王老師知道他們不會做菜,便為他們開菜單,仔細指導。這道菜獲得好評,三個學生雖沒說「謝謝」,但上課不像過去搗蛋,非常合作,而且主動打招呼,圍著她說話。

期末她找這三個學生幫忙擦燈管,看到積得厚厚的塵土掉在他們身上,他們卻毫不在意。她一接過沾滿污垢的抹布就說「謝謝」,三個人懂事的說:「老師,我們只是站著,你跑來跑去遞抹布,更辛苦。」聽到這句話,她覺得好窩心,學生的可塑性真的不能小看喔!

突破

張嘉芬老師還是實習老師,經常抱怨學生很「木頭」:他們寧願被罰站,也不願發言。此次心靈饗宴時,面對坐滿大教室的學員和義工,她鼓起勇氣,站到台前說話。因為在「觀功念恩」的課程中,她省思到原來她和學生一樣只聽不說,不愛發表感想;現在她要自我突破,於是站出來搶麥克風,全場為她的成長喝采。

導師的聯絡簿

新竹三民國中吳靜宜老師談到聯絡簿的妙用,國一新生一開始就使用有日行一善、反省日記和觀功念恩的聯絡簿。除了好的範例貼公佈欄以資鼓勵,老師也不能急功近利。學生寫回來的不可能天天大魚大肉,清湯掛麵就兩行也要接受,即是寫的是負面的,也不可以算舊帳。

吳老師自己也寫聯絡簿放在講桌上讓同學翻閱。學生做不好的事,她會在反省欄寫著:是不是我做得不好,否則學生怎會…?過幾天這些行為就會收歛或因同儕糾正而不惡化。除了培養學生察言觀色,她也幾乎不必動氣,全班就能在平靜、安祥有序的環境中快樂學習。

給學生多一點空間

大灣中學黃老師是音樂老師,雖然教十五個班,但不容易深入了解學生各別狀況,僅能以學生上課表現來判斷其好壞。後來調到訓導處當行政助理,發現一些在課堂上表現不錯的學生亦因犯錯被叫到該處,當她以關愛眼神看著學生時,他們都羞愧地低下頭。

因此她感到學生有另一面是需要老師多用心去關懷的,了解他們後讓學生有多一點發展空間。

有愛的感覺

學音樂的陳老師,說她從爸爸、媽媽、哥哥、姊姊、老師、同學、同事、學生身上得到許多愛,所以很想把愛跟別人分享。她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愛,看到教室裡一雙雙亮亮的眼睛,想到他們都是家中父母的寶,自己也要把他們當作寶。

陳老師雖沒學過輔導,仍去認輔學生,盡量去愛他們。後來有位輔導主任覺得她很適合做輔導,問她為何具備這些特質,她答:「因為從小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以及家中宗教精神的影響。」

這位輔導主任則說:「我是因為從小沒有愛,知道這種沒有愛的感覺很痛苦,所以現在要把愛傳播給學生。」有愛的感覺真好。

惡人?恩師?

蔡老師初任教職時,對學校教務主任交辦的工作,雖勉力完成,卻認為主任對他不公而頗有微辭,繁重的工作與壓力常累得使他一回家倒頭便睡。

當他調校服務後,新學校要求的課業、運動、跳、唱……等各種活動,駕輕就熟,一點都難不倒他!那時他才發現原先被他恨得牙癢癢的主任,卻成為他啟蒙教學中最重要的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