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霧成熟時

高雄 靖媄

  婆家有一分地種植蓮霧,每當采收的季節,家中的男丁就去園子裏忙,而女人呢?在家等待著一桶桶用車載回來的蓮霧,挑選裝箱。

  五月份回婆家,正撞上采收蓮霧的時候,大人們忙著將果粒較小的、有黑點的、蒂頭裂開的,統統挑出來。小兒子也湊過來幫忙。

  小兒子一邊幫忙,一邊不解的說:「這顆蓮霧好大喔!只是尾巴裂了縫,爲什麽要挑出來呢?」

  我回答:「有裂痕的地方容易發黴,而且人家看了就不喜歡。」

  一旁的大伯補充:「春夏間氣候不穩,時而大雨傾盆,忽而豔陽高照,天氣的忽冷忽熱很容易造成蓮霧裂果,或是長時的日照過盛、雨水豐沛,或是成熟過度,及在缺少果皮的保護下,蓮霧就撐破皮啦!」

  此時小兒子又問:「那麽蓮霧的肚臍爲什麽有一團棕黑色的鬍鬚呢?」

  小姑恰巧從門外走進來,調侃小兒子說:「看看你的肚臍有沒有鬍鬚?」

  小兒子楞了一下,正想翻開上衣時,忽然察覺不對勁兒,嘟著小嘴直嚷:「姑姑騙我,姑姑騙我,我的肚臍才沒有長什麽鬍鬚呢?」

  這時,小姑才笑嘻嘻地說:「其實,那不叫做肚臍,叫「果臍」,果臍上的鬍鬚是殘留的雄蕊,芭樂和蓮霧的花長得很像,所以他們的果實上都有鬍鬚……

  說著說著,便帶著小兒子去園子裏觀察花朵的構造。

  過了一會兒,在城市就讀高中的侄女小玉帶著一群同班同學來家裏玩,一進門,這群都市小孩便傻了眼,好多的蓮霧喔!一堆一堆的嬌嫩欲滴。

  這時,有人發問:「蓮霧有許多亮麗又好聽的名字,像黑珍珠、黑鑽石……只是不曉得這是品種的不同,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大伯回答:「因爲産地的不同而使各地的蓮霧品質不同,比方屏東林邊的一帶,因爲近海,土壤含鹽分高,生産的蓮霧糖分也高;而高雄六龜因爲近山,水源充足,霧氣、濕氣重,生産的蓮霧水分就多,總不外是因爲氣候、土壤等環境的不同而有別,因此各地也取了不同的響亮名字。」

  這時,大伯母端著剛洗切好的蓮霧出來:「小玉啊!還不搬椅子請同學坐下?大家先吃了水果再聊吧!」

  「伯母!蓮霧有籽耶!有大有小,以前怎麽都沒發現?」

  「不是你沒發現,而是現在的蓮霧大多沒有籽。」小玉搶著說。

  「蓮霧的正常花期南部多在三至五月,盛産期集中在五、六月(北部大約晚兩個月),這個季節各種水果充斥市場,加上適逢雨季,病蟲危害,蓮霧的品質差,經濟效益不大,因此一般農民都會進行産期調節,以種種方式催花。所以生産冬、春季的蓮霧都是沒有種子的,只有在四月中下旬以後開花的才有種子。只是現在即使在四月中下旬開花的蓮霧樹,也都會施以藥劑改良,讓蓮霧無籽,如此果肉多,可賣到更好的價錢。」伯母和藹可親地回答。

  「每回和媽媽到菜市場,看到那麽多的蓮霧,我們該如何選購呢?是不是顔色比較深紅的就是比較甜?」同學阿嬌問。

  「不一定喔!如果這些蓮霧産自同一個農場,顔色深的或許會比較甜,但是如果是來自不同的農場就不一定了。」

  「果臍開展是成熟的特徵,是一個選購的標準。至於是否選擇碩大飽滿,色澤亮麗的,就因人而異了,有時這種的水果反而是噴灑了諸多農藥、化肥而成的。」大伯說。

  「是啊!蓮霧是本省水果中用藥相當多的一種,即使有套袋,但是有些農民在套袋前對幼果施用劇毒的農藥,以有效防治病蟲害呢!」剛回來的小叔一邊揮汗,一邊應著。

  「看來,小玉真是太幸福了,自家種的是隨手就可摘來吃的蓮霧,不必擔心是否有農藥殘留。」同學們羡慕的說。

  聊著聊著,小姑帶著小兒子興高采烈地回來了,大夥兒知道他們去蓮霧園,忍不住拉著小玉:「拜託你帶我們去嘛!」

  小玉爽快地回答:「好,走!」正當跨出門時,剛洗好手出來準備吃蓮霧的小兒子見著,追風似地跑過去:「我也要去,我還要去。」

  奇怪,園子裏有什麽魅力?看來這回得我這個做媽的陪他們一塊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