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汗衫的興衰淚
台中 寄塵
香蕉的乳汁會讓衣物變成咖啡色,早期的蕉農常穿著斑駁的汗衫出入農會或茶室,那一身沾滿香蕉乳汁夾著汗臭的鄉土味,代表著社會新貴階級,據說當時的行情是一整串的香蕉,勝過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這一切的榮景都是香蕉輸日而開啟的……
日本是一個注重養生之道的民族,早就知道香蕉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是國家版圖卻都位居寒帶,馬關條約將熱帶台灣割給日本,日本開始在台灣各地試種香蕉,發現台灣中部及南部最適合大規模種植,一九○七年第一批四百九十公噸的香蕉上船運到日本,銷售全日各地,視為上品水果,需求漸多。
二十年代,那時正值年少的祖父也在台中的坡地學種香蕉,覺得收成不錯,父親三、四歲時,又帶著一家大小及族人到南投的雙冬鄉租地,大規模的種植。當時,物資缺乏,交通不便,過的是「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清苦生活,祖母曾自斷臍帶生下二叔及三叔,沒有做月子,嬰兒交給五歲多的大姑媽照顧,自己又橫起扁擔,長途跋涉去挑水及洗衣。
一山又一山,一嶺又一嶺,盡是累累的香蕉及婆娑的香蕉葉,牢牢的綁著粗粗的竹管以防颱風,家家戶戶都是男人上山,女人在家種菜、撿柴忙三餐,離鄉背井的生活,到了炊煙裊裊的黃昏,總有著濃濃的思鄉情懷,但願早日賺更多的錢,回故鄉買塊屬於自己的田地。那時的外銷香蕉也真的造就了許多自耕農,祖父也在抗日戰爭前,賺夠了回到故鄉台中買數甲山田的資金。
八年對日抗戰後,台灣香蕉依舊是日本人的最愛,民國三十四年,台灣成立青果合作社,專門辦理台蕉出口事宜。一九六○年代,走過高雄旗山、台中、南投的山區,一片砍樹改種香蕉聲,讓其它的農作物都相繼失色,蕉農驕傲的穿起沾滿香蕉汁的花汗衫,進出金融機構,比西裝畢挺的紳士更受歡迎,有人起大厝,有人買機車或汽車,香蕉走過之處一片繁華富裕。一九六七年出口香蕉更破紀錄達到三十八萬二千公噸,佔日本進口香蕉總值82.1%。
那時全台各地都設有屬於青果合作社的香蕉收集市場,為方便聯絡果農收香蕉日期,還架設簡易電話做為通訊,通訊的記號不是號碼,而是幾長幾短聲,我記得我家的電話是二長聲一短聲,收香蕉日是家中大事,全家穿著花衣服,仔細的摘掉香蕉尾端的乾燥雌花,再將香蕉小心翼翼的放入圍著紙袋的簍子裡,因為任何微細的磨擦都會讓香蕉的傷口變黑,這樣就不符合外銷的標準。此時,人人手捧香蕉視為「綠色黃金」,台灣也成香蕉天堂。
然而好景不常,原本一片美好的香蕉市場卻因政治及其他因素,於一九六九年之後逐漸走下坡,總出口量銳減為不足十噸,對於一個老蕉農而言,香蕉曾是他們的美夢也是惡夢,一串串的香蕉賣不了多少錢,可是蕉農仍踩著沉重的步伐穿梭在蕉園裡,用著無奈的眼神望著香蕉樹,不知不覺喟嘆著:「雖然外銷不好,如果增加產量也是多斤多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