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謝謝您!

台北 慧卿


  去年元月十八日早上八點多,大弟打電話來告訴我爸媽出車禍了,媽媽傷勢比較嚴重,爸爸是外傷。掛斷電話後,我火速趕往桃園聖保祿醫院。進入加護病房時,看見躺在床上的媽媽已不省人事,懇求醫生盡力搶救,還是回天乏術,喚不回媽媽的生命。焦慮、傷痛、無奈之餘,最後全家人只好接受醫生的建議將媽媽帶回家,讓她安心順利地往生,就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我們和摯愛的母親永別了,全家人均悲痛逾恆。

  原以為罹患巴金森症的父親,他的健康一直是我們所牽掛的,反之健康開朗的母親,不但不必我們操心,還是全家人所倚靠的中心,孰料世間無常,她卻先走一步。至今我仍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每憶及她的恩德與慈愛,「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之情,尤其是在面對她的遺照或夜深人靜時,總令我心如刀割,熱淚盈眶,自責與歉疚充滿於心。

  日後我認真地去思考,我能為母親做些什麼?自責與歉疚似乎於事無補,應更積極地去行「孝道」,母親最放心不下的是「對父親的照料」,五十八年來,父親都是由母親悉心照顧的,她走了!由我們子女來承擔這個責任,就是對母親最好的感恩與回饋,因此給自己訂下的功課是:每天打電話向爸爸問候請安,每周回去探望陪伴。

  過去對父親,尊敬多於了解,這半年多以來,與父親相處的日子裡,從他身上我學到好多好多。他秉持著「代人著想」的原則,真心關懷周邊每一個人,寬宏的氣度,影響著家族中每一個人;他也教育我們面對逆境時要「寬恕與仁慈」。最令我感動的一件事是車禍當天,父親臉部、腳部傷痕累累全身猶顫抖著;母親正在加護病房;父親卻一再囑咐我們不要為難肇事者,他不希望因為我們家的不幸造成另一個家庭的痛苦與負擔,反而希望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作功德回向給母親,這種「以慈悲待人,以智慧處事」的身教,讓我們全家都有共識,希望以慈悲和智慧,讓悲痛昇華,以大愛來撫平創傷。因而每憶及此事,當我心有所不平或遇到挫折時,我就發願要學父親寬宏的氣度,將小愛化做大愛,才不愧作黃家的子孫。

  還有一次在閒談中,父親提及他所籌劃的一所大學,在未建校舍之前,就已規劃種植十五層的行道樹作為隔音設施,讓學子享有寧靜的學習環境。我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有遠見的長者,這些事情,他如果不說,我永遠不知道。

  父親已逐漸恢復正常的作息,漸漸走出悲傷的陰霾,我知道他努力地照顧自己的健康,是為了讓我們子女安心。他知道兒子忙於事業、女兒亦有家庭需要兼顧,因此晨昏的拜佛、敬祖、運動及閱讀已成他生活中的三部曲,更難得的是他不因身體不適,而影響向善向學的心,這些點點滴滴令子女們非常感動與敬佩。

  父親的身教,處處是我該學的功課,我們四個子女皆以「父母為榮」,擁有這樣的父母是我們這一生中最大的財富,慚愧的是我們做得太少,要努力學習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所幸能在他身邊好好地學,並以此來感念追思我們敬愛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