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時刻 教學相長

台北採訪組


  福智文教基金會每年寒假都舉辦全國教師成長營,於營隊結束後成立「教師聯誼會」,安排一系列靜態及動態的課程。四月二十日教師聯誼會蒞臨西松國小,參訪福智文教基金會青少年班的教學觀摩。青少年班的學生來自台北地區不同學校,課程以讀經、德育為主,每月三次借用西松國小上課。

  參訪的老師很好奇,福智青少年班的老師不打分數,到底用什麼「高明手法」來帶領這群孩子?孩子們在難得的週末假期來上這「額外」與升學無關的課,他們煩不煩呢?煩!初期大部分學生是被父母勸逼利誘來的,有上一堂課給一百元「報酬」的模式,說也奇怪,漸漸地,錢,孩子們也不好意思拿了;雖然失去賴床的機會,上完課,發現自己也多學了些東西,於是這些孩子,連在緊張的國三下還有人願意來。又不是什麼「魔法」戰鬥營,怎會有這樣的轉變呢?

  原來這群犧牲假期來護持的老師們(全是現任合格老師),面對孩子非主動來的情況,用最大的誠意:簡化教案、師生心靈對焦、以互相學習分享來代替「教」學生。一班四、五個護持老師先把課程內化、體驗、回顧生命經驗後再分享出來,譬如教孩子種菜以此體會父母對孩子的用心,老師們先「試種」。要引導學生把裝了礦泉水的背包背在身前當大肚子,以體會做媽媽的辛苦,老師們也先背,這才發現放礦泉水「太重」,孩子可能背不動。老師們先體會做母親的辛苦,上課時引導孩子,就真切而且自然。

  任教龍華技術學院的建中老師在準備「快樂何處尋?」的國中課程時,回憶自己的生命裡,居然找不到真正的快樂,考上博士班快樂嗎?快樂只有五分鐘,他說:「原來最需要上這堂課的,是我自己!」許多老師都表示:「其實我們都是在護持中成長…不是在教學生,是他們提供我學習的機會。」師生間常見如此心靈交流的時刻,是「教」、「學」間最動人的地方。

  這次幼教的課程是讓小小孩藉「打掃」活動,來學習為別人服務,看看「誰在做善行?」有個小孩跑去幫同學把椅子搬開,只為方便別人擦桌子。這種代人著想與互助合作的美德善行,有人瞧見了並分享出來,被誇的小朋友可以「給老師抱抱」,是最貼心的撫慰。參訪的老師說:「看見孩子能由做事中觀察別人的需要而不去干擾別人,很令人感動!」、「看見大的帶中、小班的孩子打掃,彼此討論的那份認真,真感人!」、「打掃,連角落邊邊都不放過,一定是平常就這樣,不會是今天演給我們看的。」

  在國小的教學演示過程中,班上有些說話的吵雜聲,但護持老師只專心在引導孩子感恩父母而非把重點放在「管秩序」上,這令參訪的姿光老師佩服,覺得老師的包容心真強。另一位老師也附和地說:「愛你不喜歡的孩子,不容易!」關於這點,護持的老師都有個共識:「德育帶得成不成功,不是看班級秩序,是老師用心與否,重要的是能否影響孩子一生。」

  護持老師們都認為:「就無限生命來看,孩子不好的習氣,並不是這一生才有的。怎可能在短短的幾個月,幾個學期就扭轉過來?我們期待孩子在彼此的包容互助中漸次成長。」一位參訪的老師感慨地說:「要小學生分享善行是不容易的,我看到老師先轉自己的心,去影響孩子。」北投國中蕭薇老師也說:「德育是很難表達的一部分,學校裡教專業學科容易,教品德教育就很難囉!今天我看到一個關鍵,就是老師身體力行,內化後在言語上也較自然真誠,這樣才能影響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