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拉警報

編輯室整理

  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的登革熱是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它的傳播媒介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

  存在於人、猴及病媒蚊體內的病毒,必須藉由病媒蚊的叮咬才能傳染給人。病媒蚊於叮咬登革熱病患(從開始發燒的前一天直到退燒都具有傳染力)八至十五天後,則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

  登革熱有典型及出血型二種,其中出血型登革熱又有出血性登革熱及登革休克症候群。典型登革熱有發燒(攝氏三十九至四十度)或惡寒、皮膚出疹併有四肢酸痛、肌肉痛、前額頭痛及後眼窩痛等症狀。出血型登革熱則主要是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全身倦怠、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和恢復期出疹等症狀。

  典型登革熱及出血型登革熱的症狀雖然很相似,但兩者間最大的不同乃是在於後者會有血漿滲出的現象,臨床上會出現腹水和肋膜腔積水。當出血性登革熱的血漿滲出量很多時,病患會呈現休克現象,如未得到及時治療,則易有生命的危險。通常其治療的關鍵時刻,大約是發燒將要退的時候,或是燒退了之後的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會發生血漿的滲出。

  防治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是撲滅病媒蚊,根本之道在於環境衛生的維護,最好定期清除居家附近可能積水的容器(間隔時間不要超過一個星期以上)。室內室外的孳生源有:冰箱底盤、花瓶、水生植物容器、水槽、貯水缸、廢輪胎、花盆、空罐、廢五金、破瓶子、牛奶罐等。以上這些物品都需要經常檢查是否有積水,以免成為孳生病媒蚊的溫床。另外,室外的水溝及污水流均應隨時清除乾淨,並避免淪為死水,要保持水流的暢通。

  截至八月為止,全台灣出現了一千多起病例,其中大部份病例出現在高雄市及高雄縣。目前,衛生署呼籲民眾要小心防治登革熱的擴大傳染。同時,台北市環保局也分發清除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自我檢查表給市民,請民眾配合一併防治登革熱病毒的傳染。在病情嚴重的傳染疫區高雄縣及高雄市方面,行政單位也積極地提醒民眾要注意防治,並在許多疫情嚴重地區噴灑殺蟲劑,以免登革熱再擴散傳染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