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艱辛的李子路

台中 美雲

  先民為貨暢其流,經常是成群結隊,挑著民生必需品,翻山越嶺,走捷徑到缺貨區販賣,或以物易物,原來的荊棘路,也慢慢的有路的雛型,鹽商走的路稱「鹽路」,茶商走的路稱「茶路」,還有魚路、米路等,這些古人的走過的路,現都成了古道,也是今人尋幽訪勝,最佳去處。

  我的家鄉沒有鹽、魚、茶路等,倒是有一條彎彎曲曲,依著山勢走出來的山路,方便山人送山產。祖母在世時,常常回憶著她壯年時期靠著雙腳及肩力,挑著李子簍走這條路的艱辛往事,我稱這條路為「李子路」。

  祖母是台中大雅鄉的望族之後,嫁給從事農耕的祖父當長媳,肩負著一家生活的重擔,上事翁姑,下撫稚弱,農產季,還得挑著山產,步行十多里路,到台中的第二市場拍賣,其中的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何況出身望族的祖母。然而她卻不以為苦,夜行經年累月。

  冬末春初,滿山遍野都是白茫茫一片,那是盛開的梅花跟李花,梅子生性酸澀,不能直接食用,李子則適合當醃漬的水果,早花的李子通常能賣得好價錢,祖母是長媳就得為家計籌措財源,由她在半夜,隻身挑著李子簍,帶著微弱的電土火,由位在台中的主山頭嵙山下的祖厝出發,走到現在有名的地標大坑圓環,這段路都是山路。

  山路的一邊是堅固的岩石壁,石壁上有著一層層的貝殼化石痕跡,證明台灣是由海底上升的島,各種蕨類、秋海棠類叢生著,還有各種爬藤類堅固的守著石壁,石壁裡清冷甘美的泉水經年不斷,這些都是旅人的天然茶棧,用一片竹葉或是雙手一捧就可解渴。路旁的油桐樹每到五月繁花似雪,接著台灣野百合孤立山坡,這些天成美景都只待回程才會注意到。

  由大坑到第二市場這段路是平原,是石頭路比較好走,祖母常說:「擔子挑到現在的北屯區公所附近,都聽到鐘聲敲兩下,剛好凌晨兩點,坐下歇一會兒,喝喝路旁善心人士為過路人準備的茶水,再繼續往前走,路過水源地,台中公園,第二市場就在眼前了,此時已人潮滾滾,叫賣聲此起彼落,賣完再走回家,天剛亮,稍歇一會,又得上山下田。」

  祖母賣完早開花的李子、桃接李、紅肉李,就是夏蟬雷鳴的荔枝季,只要有山產可賣,祖母都願意承擔,去時艱難,回程卻是輕鬆愉快的。也由於鄉下人晚上七、八點就上床,不怕早起睡眠不足,果實的成熟季也有期限,不是天天有農產可賣,所以這麼艱辛的路程,祖母矮小的身軀還是撐得過去。不過真正讓她願意茹苦含辛,還是那份當家庭長媳的責任,養育一家數代同堂的重擔──捨我其誰。

  祖母老年時,雙腿彎曲,長期為風濕所苦,也因腿疾往生。生前最常聽她說起的,還是挑李子那段人生經驗,雖已事過境遷,但往日足跡仍可尋覓,雖不若先人古道壯觀,但也是家族綿延,一段足為後代子孫所傳頌的真實軌跡。

  現在只要有空,我也經常攜家帶眷去探「李子路」,在雜草叢生,大樹交錯的隙縫裡,一窺先人的足印!撫今思昔,總會趁機再說說當年往事,希望孩子們多惜福多感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