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里長
台中 寄塵 台中市南區有一個德義里,總戶數一千兩百,居民接近四千人,里內沒有任何名勝古蹟,沒有奇花異卉,但從九十年八月獲選為全國十大績優環保社區後,十月及十一月兩個月內帶動二十部遊覽車的參觀人潮,這些人來自各地的公、民營環保單位,抱著一顆讚嘆與學習的心前來拜訪里內的靈魂人物林來興里長及一群熱心的環保義工,因為他們推動一個愛鄉、愛土、愛人類的環保觀念,全里的居民宛如大家庭似的做「廚餘變有機肥」的垃圾回收工作。 四十年次的林里長目前連任第六屆,是位年輕、資深又有遠見的好里長。八十三年政府推動環保,讓他深深體驗到即使賺再多的錢,沒有好的生活環境,沒有乾淨的水源,清新的空氣,根本談不上生活的品質。台灣平均每人一天生產一點二公斤的垃圾,其中百分之四十可以做廚餘。要解決台灣的垃圾問題,垃圾一定要減量,因為垃圾如果掩埋會污染水源,送進焚化爐會縮短焚化爐的壽命,如果為加速燃燒再灑上重油,更會污染空氣。基於這個愛護台灣土地,為後代子孫設想的悲心,林里長率先成立環保義工隊,自己以身作則做給里民看。很多人看到有人默默為別人掃門前垃圾,受到感動,自願加入當義工的不在少數。林里長再結合德義里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另一支環保義工隊,使得環保義工隊更茁壯。 林里長在社區里民活動中心後面設置廚餘回收桶,收集後,在桶內一層廚餘,一層菌種,密封三個月後卻發現有機肥的品質不理想。因為有些體積較大的廚餘如蘿蔔、玉米梗等並不會完全腐爛,還得靠義工再去翻動,又會污染第二雙手,這不是林里長所樂見的。還有發酵時那種臭酸味,讓路人頻頻抱怨,不過這些缺點林里長認為比焚化爐的惡氣還能忍受,對人體的傷害也較小。 後來得知義工楊東興有一塊農地距離社區不遠,林里長提議可否借用這塊地作堆肥,讓其自然發酵,地主樂意接受,也願將多的空地移作有機農園。部分有機肥就由里民拿回家,埋到自己的庭院裡,不僅能改善土壤,省下肥料錢,還能防止土壤酸化。 除了收廚餘,林里長也常帶著義工清潔里內的環保死角。颱風過後,樹枝、落葉橫倒路面,林里長出錢出力,修橋鋪路,深受里民愛戴。民國八十五年,他當選全國十大環保績優人員,還蒙總統召見,這對他是無心插柳的光榮,受表揚反而讓他責任加重。民國八十六年,由社區總體營造協會得知地球的資源在急速減少,更加強他積極推動環保落實的決心,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廚餘每日回收量約一千公斤以上。八十八年德義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也獲選十大環保績優人員,九十年德義里社區當選全國十大環保社區,五年內連獲三大獎,里民的努力受到相當的肯定,更覺得落實環保責無旁貸。 用發酵法製作廚餘,速度太慢又佔空間,八十八年有一家廠商介紹他用高科技的廚餘絞碎機,讓他的廚餘回收邁入新的里程碑。里民送來的菜渣殘羹,或是修剪不要的枝葉花草,先送入絞碎機內絞碎,此時只剩下十分之一的體積,再送到堆肥場發酵,成效更好。里內一位七十三歲協助回收的老義工林新金表示,大約二十桶的廚餘才能作成一桶有機肥,農曆初一、十五大拜拜,垃圾特別多,但機器還可負荷。雖然林伯伯年紀大了,可是做起事來一點都不顯老態,當里民讚美他做回收是積功德時,他做得更起勁了。 目前德義里有環保義工四十人,分成三組,每個月都有不同的清掃區,每組選出督導、隊長、小隊長、隊員,使每一個人都有參與感與責任感。每個月第三個禮拜日是環保日,三組清掃前都會先開執行前會議,決定工作重點。由於大家都是自動自發無怨無悔的來參加,所以即使有事也捨不得請假。許多在家不掃地的人,來當義工久了,也會自動掃地,或撿起地上的垃圾。每次工作告一段落,里長夫人立刻送來可口的點心,慰問大家的辛勞,無形中帶動一股溫馨和諧的氣氛,宛如一個大家庭。 附近的里長也受林里長的感召,陸陸續續成立環保義工隊,帶動南區的發展,參加台中市各區環保比賽連得三年績優獎,所獲得的獎金,都用於環保義工的再教育,組團到中船、中鋼參觀綠化成果,或到屏東科技大學環工系上課,接受新的環保理念,偶爾到野外訓練求生技能,加強聯誼。 林里長說:「社區的環境如果都要靠政府來維護,以政府的人力實在有限,許多環保的死角,還是要靠里民自己來執行清掃工作。」像這麼有心又熱心的里長真少見,難怪「維護社區環境清潔,人人都有責任。」已經是德義里居民朗朗上口的口號,他們的合作精神,認真態度,落實環保愛鄉愛土的前瞻性執著,吸引了無數參訪者,無形中也帶動各地區環保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