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


  有對母女佇足於十字路口準備過馬路時,一個塑膠袋被風吹得東飄西盪,媽媽看了心想:「是誰這麼不小心,讓垃圾飛到馬路上。」耳邊卻聽到女兒說:「媽媽,我好希望那個垃圾飛到我這裡,這樣我就可以把它撿起來。」媽媽聽了女兒的一番話,當下慚愧反省:自己真的不如孩子,女兒就像自己的老師,時時心存善念,而自己呢?

  這是一位母親的來稿,細數兒女在學習讀經後的日常點點滴滴,令人看了溫馨滿懷。她說:「雖然讀經課相當有趣,但每天晚上在家中陪讀可就沒那麼有趣了。我也會失去耐性,也會想乾脆不要讀好了,但是我也常思考:我能給孩子一生最大的保障是什麼?」就在許多和兒女互動的過程,這位母親深為孩子天真無邪所感動,最後堅定的表示:「我要給孩子做好的東西就是德育教育,讀經更要繼續下去。」

  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先賢的為學之道,主張「優游涵泳」,指的是猛火煎、慢火煨,為學與做事一樣,絕非一蹴可成,發了好樂之心後,不要躁進,有耐心、帶著幾分從容靈活,這樣人生方有生趣。有了生趣就有生機,生活之中處處方能領略快樂,所以諸葛武侯說:「寧靜以致遠」。沒有「優游涵泳」功夫的人很難寧靜,躁動很難致遠。所以我們教導孩子,考慮的必是一生,切莫只顧一時,短視近利的人很難教化出心胸恢宏的下一代。上述的這位母親,能從孩子的一生著眼,所以孩子未來雖不一定成龍成鳳,但至少應是世間好人。

  本期福智之友主要有兩大單元:一是「仁心仁術」大醫精誠--醫德典範孫思邈;其二是瓜 連綿--絲瓜的種種。孫思邈一生行醫救人,享年逾百,見證過北周、北齊、隋朝之興衰,唐太宗即位,請他到長安,魏徵奉命修五代史,就請教孫真人,太宗留他做官,堅辭不受,高宗再請,亦如如不動。不戀紅塵,謹守醫德,他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踰於此。」無怪乎歷代中醫都要背誦「大醫精誠」,並奉為座右銘。典昔在夙昔,孫思邈被譽為「藥王」,自古不少名醫,用活的生物來為人治病,頗具其效,孫思邈則盡量避免,他認為醫生要護生,雖然動物低賤,但和人一樣愛惜生命,怎可用別的生命來救人的生命呢?他的慈悲為懷,故而得以長壽。

  絲瓜又名菜瓜,盛產期在每年五月至九月,產地集中在台中、嘉義一帶。原產於印度,元朝以後才傳入我國,所以也稱為「蠻瓜」,福建人因絲瓜老時有絲,故名「絲瓜」,而台灣先民因其適合入菜,滋味鮮美故又稱為「菜瓜」。本期專題介紹絲瓜,瓜農王慶安、李鳳鳴夫妻耕耘一塊二分八的「慶安農場」,網室栽培絲瓜,瓜架上累累的絲瓜垂下,洋溢豐收的喜悅。過去在絲瓜如手指般大時,就從絲瓜垂向地面的那一頭,直接將「藥」噴進去,以利整條絲瓜都能充分吸收。自從了解化肥及農藥的毒害後,改種有機,辛苦加倍,卻也無怨無悔,王慶安說:「要做就要做徹底,不然就不要做,寧可賠錢也不能欺瞞消費者。」一條絲瓜一則誠信,瓜農一番話,有如古代諸侯「一言九鼎」,消費者何其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