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風範
      ─永懷周何老師


  九十二年十月二十四日星期五上《菩提道次第廣論》課時,班上同學突然跟我說:「你知道嗎?周老師在星期一早上往生了。」「不會吧!星期日的國學班我還去上他的課,怎麼可能!」繼而一想,老師身體那麼差,離開我們是遲早的事,只是沒料到這麼突然。連有生的最後一天,他還在為著傳承中國文化,燃盡體內最後一滴油 , 怎不令人心痛,怎不令人感佩。

  回想二年前,班長公佈福智文教基金會台北學苑開設國學班的消息。本抱著姑且聽聽看的心情,想重溫學生時代曾讀過的四書─論語。沒想到周老師的博學多聞、學富五車以及上課方式深深吸引著我。往後兩年,除非有重大事情,否則星期日的早上九點半必會準時踏進教室,聆聽老師以現代思維闡釋孔孟思想,太精采了!每次上完課,繼之都有半小時以上的開放討論時間,任何問題只要不涉及現在的政治,老師都能以不卑不亢,情、理、法兼顧的原則為我們詳細解說。有時同學們討論得太熱烈,提出的問題太多了,眼見中午下課時間已到,但老師總是說:對學生而言,老師永遠有的是時間。老師不只是在闡述古人的思想,更以身教在教導我們,所以老師並不喜歡學生稱呼他 「教授」,他要我們稱呼他「老師」,他不僅是位經師,更是位人師,在現代籠罩著功利主義的社會中是多麼不平凡啊!

  周老師就像是「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裡的莫瑞.史瓦茲教授,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以人生最重要的課題在教導著學生─米奇。他同樣也用生命在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記得我們的最後一堂課,老師說了個笑話:明末有一不成器的讀書人, 靠走後路關係,糊裡糊塗考中進士當了官,後來又因為穿了官服迎接入侵的清軍,糊裡糊塗被清代史官封為功臣。記得老師說這個故事時,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可是現在回想起來,他當時一定忍著身體上極大的病痛在為我們上這最後一堂課,憶起他忍痛的笑容真令人鼻酸心痛!

  論語有云:「夫子溫、良、恭、儉、讓。夫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我覺得周老師就像孔夫子,在教育崗位上求仁得仁!
(台北 陳薇安)


  雖然我參加國學班的課程大約只有一年半,但是周老師的身教與言教卻帶給了我很大的受用。我個人也從事教育工作,而周老師讓我覺得他真是「老師們的老師」。

  周老師多次告訴我們:對於學生,他永遠都有時間。無論他自己有多忙碌,他一定撥出時間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記得有一次國學班停課,而我們並未事先向周老師報告。結果周老師就一直站在他們家的大門口,等著我們去接他。這實在讓我們感到相當慚愧。周老師也常說:「只要我們想學,他願意每個星期日都來上課。」真的比我們這些學員還要認真。周老師雖是一位國學大師,但是完全沒有一點點驕慢心。他常謙虛地說:「感謝你們願意看我所寫的書,因為我的書很少人要讀。」

  從周老師回答學員問題的過程當中,我們深切體認到周老師治學嚴謹,一絲不茍,從不遽下論斷。對於不是很深入研究的問題,他絕不會輕率回答。相對地,對於他所熟稔的問題,他可以引經據典詳細解說,讓我們非常敬佩。有一次下課後和老師閒聊。老師說,他這一生當中只有兩次把學生逐出師門,斷絕師生關係。而這兩次都是因為學生引用了他的著作卻沒有先徵求他的同意,嚴重違背了「尊師重道」的傳統觀念。周老師的話,我會牢記在心,不會去剽竊別人的作品。

  在護持國學班這一年多的時間當中,除了儘量把事情做好之外,更重要的是我要學習如何具備做弟子的條件,扮演好一個學員的角色,學習如何去關懷老師,達到良好的師生互動。這門功課我還沒有學好,老師卻已經離我遠去。我希望能將周老師所教的內涵,不論是中國文學,或是待人處世的態度,好好在生活中努力實踐,也算是不辜負周老師的辛勤教導。
(台北 陳榮華)


  有一天和周教授討論師生間的互動,我問教授一個很簡單卻很難做得好的問題:「當學生有問題時,老師該怎麼做?」教授給了我簡單扼要的答案,他答道:「學生有問題,老師一定有時間。」

  認真思考這個答案,才體會其中內涵,原來老師要有時間陪伴著學生成長,當學生有了問題時,老師不能只幫忙解決眼前的困難,必須要不厭煩的撥出時間,積極幫忙找出解決的方法,並要引導學生以後面對問題時如何解決;縱使問題已經解決了,仍要和學生保持互動,這種對生命的關懷,學生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我記住這句話,並把它用在與學生互動中,果然師生的情誼增進了不少,學生更願意和我分享生命中的喜、怒、哀、樂。
(高雄 蔡振麟)


  五、六年前,周老師曾在高雄講授《禮記》、文字學等,印象中周老師上課很認真,雖然那時他的身體不是很好,卻很用心想讓學生聽懂。以前覺得《禮記》是上課要考試的東西,硬梆梆的,可是經由周老師的講解,可以趣入古人的時空背景,感受到古人生命追求的理想。以前制訂的禮,尤其喪禮,每一條都有代人著想的內涵,這些都是生活的內涵,是活生生的,不再只是考試的東西。

  有一次,聽老師、師母談到他們去大陸尋根之旅,聽說周老師從小被人領養,這次回大陸找到了親生父母的墳墓,周老師不禁興起風木之思而痛哭流涕,自己聽了很感動,感覺周老師把他認知到的儒家內涵,很努力地在生活中實踐。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次周老師與師母要到新竹,怕師母一個人開車太累,我也陪同前去,與師母輪流開車,平常總覺得周老師很嚴肅,不易親近,但是這次與周老師有較多的互動,感覺他很親切,而且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我也看到師母用一個雀巢咖啡罐泡茶給老師喝,感到老師是一個很節儉的人。晚上,他與幾個學生聚餐,做東的學生已是某所大學的系主任,年紀約五十幾歲,是周老師大約三十多歲時教的一批學生,時隔三十多年,可是學生們對老師的態度仍是很恭敬,而且從他們談到某某人做什麼,某某人做什麼,表示他們是時有聯繫的,師生互動的氣氛很溫馨,如沐春風,也很令人感動。
(高雄 張仕隆)


  周教授講課時,旁徵博引,能感受到他學者的風範及廣博的學問。

  我負責為教授倒開水,每次上課之前請示他要喝什麼茶時,教授總是說:「你泡什麼我就喝什麼。」他是那麼沒有架子,那麼平易近人。

  曾經有機會到教授家中拜訪,簡樸的布置,透出濃郁的文人氣息,當時有很深的感受,教授的生活是和儒家思想相結合的,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高雄 王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