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嚮往之

桃園 陳月文


  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是否經常遭遇不如意而心生氣惱?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阿嬤的美容術」(民生報出版「姨婆的蛋」),提到他的阿嬤總是笑咪咪的,很少發脾氣,不管承受了多大的委屈都不會氣惱。而阿嬤讓人覺得美麗動人的駐顏術,不是任何的化妝品,而是那副好脾氣,那張永遠笑咪咪的臉。

  阿嬤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個人活到七十歲了,還要用發脾氣來解決事情,那太可憐了!」

  據作者的爸爸說,他小的時候,就常常聽自己的媽媽這樣說了;也就是說,那位睿智的阿嬤從二十幾歲開始,就開始不用氣惱來解決問題了。

  當時,我心嚮往,多麼盼望自己也能有這等聰明智慧,也能如此輕鬆看待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不順心。

  但是,多半時候,我還是隨順自己的習氣,讓自己被無明牽著鼻子。

  最近,有機會與一位福智老班長閒聊,聊到他在這塊學佛寶地上的心路歷程,讓我著著實實上了寶貴的一課。

  那位老班長予人平實沉穩的感覺,是我想要效法的對象。

  原來,他生長於中部的殷實書香世家,自小在嚴厲的家教中規規矩矩的成長。因此,自詡是個負責任、淡泊名利、不與人計較的清高知識份子。

  每當在工作上與同事產生摩擦,他都自己一肩扛下,沒有告訴其他師長,也沒有說長道短。

  當他因為工作績效卓著而越來越受重視,開始有流言重傷他時,他起先很苦惱,覺得自己只是努力工作,希望能成辦師長交辦的事項,並沒有圖名盜利,也沒想要與人一爭長短,為何會惹來蜚短流長呢?

  當他把自己的疑問請示學佛經驗較為資深的學長時,學長提醒他,該注意自己的動機。

  他於是反觀自省,發現自己會陷於苦惱的原因,其實是氣惱別人傷害了他清高的名譽。

  「也就是說,我其實是很愛名的,我執取的是清高的名;我無法忍受自以為是的清名受到質疑、毀損。」他說。

  有了這層認識,他開始學習放下心中對清高的執著,也學習在一次次的事件中,更認真的省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後來,他聽聞如證法師的法語開示:「如果你覺得別人錯的話,緣起就不存在。」

  他於是學習從緣起的角度去思維,學習拉長時間的長度去思量,他知道:「無限生命中的過去生,我也許曾傷害過他,所以,今生承受自己造的業果;加上今生的行持不夠圓滿,讓有些人感受到委屈、不平,才會惹人冤枉、誤會。」

  他開始更虔誠地反省:當有人批評我時,不正表示我缺乏菩提心嗎?因為我沒有做到眾生平等的圓融境界,才會有此不圓滿的境界出現呀!

  如此一再一再的自我觀照,一再一再的看到自己的不圓滿,心量便越來越寬,人也就越來越謙虛而柔軟了。

  既然,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既然,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只能決定生命的寬度;既然,眾生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與需求,生為眾生之一的我,期許自己要學習兩位前輩的行誼:

  用歡喜心

  笑看世間的種種不圓滿;

  以緣起法

  觀照生命中的種種境界;

  學習以眾生平等大菩提心來行走未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