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丰采
人與自己 我們生命中有很多的習性是不斷重複的,如何看到並突破,是一門大學問。在「人與自己」的體驗活動中,朱培文老師以吃榴槤為例,提到自己嘗試突破習氣的經驗:「雖然母親很喜歡吃榴槤,並且一再告訴我榴槤很營養,冷凍後像冰淇淋一樣好吃,但自己始終很怕榴槤的味道。後來聽說我極為仰望的一位長輩也喜歡吃榴槤,於是就勉強自己試著吃吃看,沒想到現在真的能慢慢接受了」。 培文老師體會到:因心境或看法的改變,對榴槤的感受竟產生很大的差異,但突破自己的習性後,世界就會大大的不同。 現場許多學員由於這些引導和分享,都願意嘗試著吃吃看。有人不敢吃,捏著鼻子試,吃後覺得:還好嘛,沒那麼可怕,很高興自己也有突破習性的能耐;但也有人「就是不吃!」理由是:自己很愛吃,怕吃了一口引發食慾會整盤吃掉,所以克制自己一口都不吃──同樣是習性,每人各有不同的突破。 蝙蝠與蛾 講師首先引導大家去思考「我」是什麼?「我」要追求的又是什麼?然後再帶領學員角色扮演「蝙蝠與蛾」。透過活動,學員對自己的真實相狀有更深入的瞭解,有一個學員說:「自己當蛾時,發出的叫聲很小聲,因為怕被蝙蝠找到;從這裡我反省到自己凡事膽怯,對自己沒有信心。」另一位學員則說:「當蛾時,就躲在蝙蝠的旁邊,因為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啊。」從這個遊戲中,每個人多少觀察到自己的一點習氣,對自己多了一點認識,要改善也就有下手處了。 人與社會 李衍忠先生「真善美的人際觀」的專題講座裡談到,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保護「我」,讓生活過得緊繃;以前的人比較豁達,勸小孩也很幽默:「連被蚊子的腳踢到也要計較?」你認為人與人是個個分開的嗎?不!就身體而言,也許大家都不是連體嬰,但人際間心靈交流的每一剎那,其實彼此是連在一起的,所以,不必刻意塗掉「我」,只要改成「我們」就可以了;真心為「他」,分送美好,你將發現生命世界更開闊。 幼教組在「體驗活動」中就如此分送美好的事物:請每人在自己的紙上畫個足以「代表自己」的圖樣,然後將這張紙依順時針方向傳下去,每一個人接到這張紙時,都可以在上面添畫些東西,當作禮物送給紙的主人……直到原稿又回到自己手上為止。 只見傳來一張畫著個大問號的圖,第一人覺得紙主人有苦和困擾,需要生命與活力,於是畫了個小孩;第二位見小孩懸在半空中,沒有安全感,於是添了草地,讓孩子安全著陸;下一位又見孩子孤單,想給他快樂,於是孩子手上有了玩具;一人玩不如兩人有伴,於是畫面成了一對快樂玩耍的孩子;接著又有人再度注意到那個問號,覺得主人似乎找不到生命的答案,他覺得讀經可以辦到,於是又加了個讀經的畫面……當主人收到這張紙時,滿意地分享所得到的愛。 傳送愛與關懷,能讓生命活潑躍動;當「我」變成「我們」時,世界真的變得好開闊。在這個體驗活動中,學員們笑聲不斷,大家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體會生命教育的內涵。 大腳ㄚ和斧頭 南投某位老師畫了一個大腳ㄚ和一把斧頭,大腳ㄚ代表婆婆要把她壓得死死的動彈不得,而她則恨不得用把斧頭把婆婆砍掉。她說:婆婆精明能幹,先生則像隻老鼠,退縮、逃避問題,讓她很苦惱。畫過圖後,她發現跟婆婆的不良互動,是因自己缺乏自信,害怕權威所致,自己沒有找出問題癥結,去面對它、解決它,反而逃避,到處上課,學了一堆無意義的東西,自以為能填滿生命中的不足。 這位老師當場即發現自己要學的課題是什麼,也知道既然是生命中要學的功課,就該正視它,好好學,若今生學不好,下生再繼續,不斷不斷地學,一定要讓自己一生比一生好。她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命特質,生命中所遭遇的難題,正是自己需要去突破的關卡,也是此生待學習的功課。」 你想動動手、腳、口及心嗎?只能一人單獨完成,不可以討論喔,你覺得你要多少時間可以完成?別以為這是幼稚園的玩意來唬唬你,它可有來歷呢! 在「人與社會」主題裡,高中組這個手足DIY的體驗活動,有手、足搭配的動作,音樂又分一拍、半拍不等。先一人自行摸索(不可討論),再一組四人合作,再二組、再請熟悉此動作的義工加入。你猜結果怎麼樣? 楊梅高中老師說:獨自練習時手忙腳亂好渴望有人來幫忙;小組討論或之後兩大組討論時,雖覺得有伴真好,但也有人充滿疑慮,不信任別人,結果發現這樣直接障礙學習;最後等熟悉這個動作的義工出來引導後,大家就完全信任他,跟著他學快速又正確。我感覺跟著有經驗的領導者真的很重要,雖說團結力量大,但人與人間的信任更重要。我聯想到學生的學習,需要有人指引,適合且正確的引領,可帶孩子走向光明的道路。 也有老師說:開始獨學階段,羞澀、偷學的感覺好可憐,手和頭都打結了,甚至手足無措有點沮喪;後經同儕間分享學習心得,之後又有人指導,動起來更是輕而易舉,好像前面偷學的一切努力全成了零。也有人初看稿,直覺像幼稚園的玩意,實際操作後才知道,要做到並不容易。 大夥都會了後,興奮地表示:不是年紀大就學不會,有人附和說:「是啊,不是老的不能學了。」大家對學會這麼難的玩意都很高興,後來宣佈這是「澳洲土著的舞蹈動作」哇!大家更覺自己笨拙了。 明眼人已如此難學,全盲的柯老師又怎麼學?他先請隔鄰老師唸一遍,柯老師迅速用點字機記錄下來再慢慢練習,你猜他學會了嗎?他說:「學習有挫折可用互助合作彌補,身心有缺陷可用愛心補足,所以挫折不用害怕,缺陷也不必悲傷。」 人與自然 「土石流來了怎麼辦?」「啊!怎麼有地層下陷?」「我們的蔬果、糧食使用農藥化肥,最後毒死、餓死、戰死了!」大地每發出一個警訊,學員們所踏的腳踏墊就會被抽走一塊,當學員可以站立的踏墊越來越少時,即象徵著人們生存的土地越來越小;當一群人逐漸被淘汰時,下一個被淘汰的人會不會是我呢?我們依存的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再這樣濫墾濫伐,再這樣浪費不珍惜下去,哪裡是我們可以存活的淨土呢?人們還可以說這與我無關嗎? 「大地的呼喚」體驗活動結束時,大家都意識到:人與自然是息息相關的,當大自然生病了,所有的生命也會遭受威脅,而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我們怎能不加以警惕,怎能不節約、儉樸一點呢? 過去與未來 分組研討筷子、面紙、汽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並將研討結果寫在海報上。結果各組的海報紙都被寫得滿滿的,原來抽張面紙、用雙筷子都得多加考慮啊!學員們紛紛感謝義工逐一提醒他們帶環保筷來,一天少用千把雙筷子,三天就是多少雙啊?以前總覺熱帶雨林、森林被砍伐、土石流氾濫與己無關,經過引導、思考,才知道這一切都和自己息息相關。學員們越談越膽顫心驚,並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時有衝突而憂心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