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蚵寮

高雄採訪組


  蚵寮國中因居鄉下漁港區,單親隔代教養的孩子佔學生人數五分之一,許多學子缺少愛的關懷,學習意願低落,若一味走重視智育的升學路線,恐怕反把學生推離教育之路,唯有從生命教育著手,藉由課程的多元規劃,讓學生體會生命的意義,進而尊重生命、熱愛生命,願意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自然而然就能帶動學生學習意願,提升課業成績,創造出學校的特色。

一個班級五個導師

  為了讓孩子懂得悅納自己進而尊重、愛惜自己的生命,學校的老師們也各自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後來發現各人的努力影響有限,不如擴大成為一個團隊,成效會更大。於是陳志松老師首先提出推動「生命教育」的構想,再經由蔡麗繡老師的引導,由即將擔任一年級的導師成立推動團隊,提出「一個班級五個導師」的口號。這個計畫獲得校長、主任的大力支持,並將生命教育納為正式課程,在彈性課程中安排「生命教育」的課程,內容規劃為生態、真愛、品德以及生涯規劃四個主軸。

  「一個班級五個導師」口號說得響亮,但是導師內心真的願意讓自己班上的學生給別的老師管教嗎?這還是得經過不斷溝通,彼此有共識才行得通,所以推動團隊的老師每週定期研討,自編教材,資源共享;他們也彼此安慰、鼓勵、接納不同聲音,帶動學校和諧氛圍。

  生命教育推動一年後,校長、老師們發現該年級學生的常規比其他年級好,而且只要一個學生有什麼問題,五個導師共同會診,效果往往不可思議,學生的個性由強悍漸轉為溫和。這五位導師也會協調彼此的巡堂時間,學生因為常有老師巡堂,上課不敢東張西望或偷看閒書。有學生因此感恩老師:「看到老師們用心的巡堂,有時上課不用心,會擔心被老師抓到。但是慢慢的我把這件事當成要『惜福』,因為有哪間學校的老師會利用自己空檔沒課的時候巡堂呢?只有我們學校的老師願意這麼做,真的應當『惜福』啊!」藉此可以看出生命教育對學生心性的良善影響,學校也因此而榮獲教育部「標竿一百,九年一貫推手」優選團隊。

愛心體育課

  因為生命教育對學生善良心性的培養有這麼大的成效,漸漸地,越來越多老師願意共襄盛舉。鄭棠月老師教體育,基於愛心與耐心,為了把兩位特教班的孩子融入正常孩子的活動中,自己設計體育的融合式教學課程,她的點子讓全組老師耳目一新。

  這二位特殊同學有一位是自閉症,另一位則是雙腳萎縮長坐輪椅,碰也碰不得的玻璃娃娃。自閉症的小孩,行為上屬高功能型,學習力比較強,上課時非常任性。而玻璃娃娃,國小是在家上課,上了國中之後,由於課程設計不適合,他上體育課時常常只能在一旁無聊的看同學玩。為了讓這二位特殊的孩子能真正的和其他同學融合上體育課,鄭老師不斷思惟,特教孩子上體育課的學習目標,應該不是學會運動技巧,而是透過參與,增加體能,課程設計即使只是短短的十分鐘,至少比在一旁觀看還好。

  於是,鄭老師在課程上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全班級打球,目前這位自閉症的孩子已經可以擔任「守門員」的角色,平時也能和同學共同完成接力賽跑。當然接力棒的設計不是傳統的硬棒,而是軟軟的海棉棒。

  玻璃娃娃可以玩什麼呢?乒乓球,籃球,排球發球竟然也沒有問題。為了讓他玩乒乓球,鄭老師細心的在球上面用膠帶黏一條棉線,把長的另一頭繞在球拍的手把上,剛開始,短一點,讓他練習向上拍球,熟練之後,再漸進的把線放長,方便打中小球。其他同學因為連連打不到小球,竟然還向老師反應,要用黏線的球來玩呢!另外一招更有趣,那就是投籃。鄭老師運用呼拉圈,用三、四條線把它拉開固定,讓全班同學對呼拉圈投籃,輪到這位同學時,則體貼的降低一點,方便這位同學投籃。還有呢?練習排球發球時,拉橡皮筋代替球網,配合這位同學發球過網。

  這樣不斷設計調整的體育課程,嘗試了一年,即使只能上短短的十分鐘,也已變成這二位同學最期待的時刻。考試期間不上課,他們還會頻頻追問鄭老師,何時可以恢復上課呢!出於愛心與包容,鄭老師找出了方法,也以身教帶著正常孩子珍惜班上這份特別的禮物。

是畢業還是結業

  每逢鳳凰花開,蟬聲高鳴的季節,幾乎每所學校的師生都是帶點高興又帶點不捨地籌辦畢業典禮,任教三年的導師、科任老師及行政人員也紛紛根據學生的操行及日常行為、智育表現等,數度開會討論畢業證書及獎項的頒發事宜。大家總是希望所有學生都能領取畢業證書順利地畢業。

  但是「國有國法,校有校規」,若不按照校規行事,曠課太多、對師長不敬、打架鬧事等等導致操行不及格者,也會以不頒發畢業證書,改領結業證書讓學生有所警惕,在校生看到這一幕也會心生警覺,不敢重蹈覆轍。但是有的家長卻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想盡辦法關說,希望有轉圜的餘地。蚵寮國中也免不了有學生因上述原因而不能畢業的狀況,於是有人動用地方上有力人士出面說情,令校長倍感壓力,老師們也充滿了挫折感,因為牽涉到校風的建立與維護,必須有所堅持啊!

  就在這個過程中,工作坊的老師們覺得全校老師應該支持校長,向關說的家長說個明白。這個提議得到全體老師的認同,於是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們確實瞭解孩子在校三年的所作所為及領不到畢業證書的原因,也很懇切的向家長說明:就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犯錯的孩子行為未改善之前領取畢業證書,將對孩子本身及學校風氣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體諒家長的心情,也願意給孩子改過自新的機會。最後和家長達成共識:請學生以勞動服務及善行來彌補以前的過失,改過的學生即可領到畢業證書。

  這樣誠心地互動後,畢業典禮結束後,部分學生終於體悟三年來年少輕狂的荒唐,懷著感恩的心情,謙卑的態度,回到母校勞動服務,做善行彌補過錯。當然,他們最後也如願領到畢業證書,校方和家長倍感壓力的畢業證書事件亦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