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世代的智者

台北 藍天


  照相、聽MP3、玩Game、下載電影……手機的娛樂功能真不少,加上號稱「打越多,省越多」的促銷花招,更讓許多人的生活少不了手機。不過,今年四月底各大媒體相繼披露有關手機的新聞,或許可以讓我們對炫目的手機生活重新省思。

  • 台北榮總某位醫師講了八十分鐘的手機後,出現耳鳴、耳朵腫脹,住院檢查後更發現聽力已經衰退到近乎殘障。該院的放射科主任說,他可能是被手機電磁波產生的熱能損害了內耳神經。

  • 德國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使用手機和聽覺神經的腫瘤有關。

  • 大陸湖南省一名高二生,在校園行走時突然被雷擊死亡,他被雷擊的部位正好是放手機的地方,燒灼的傷口也跟手機大小一模一樣。

  手機的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瑞典是最早使用手機的國家之一,也許他們的經驗可以提供我們參考。當地的學者經過十年的研究發現,人們常聽手機的那一側聽力跟腦控制力會比不常聽手機的另一側少一半。

  同時,長期處於高電磁波的環境下,心血管、視覺神經、生殖系統都會出現問題,例如心悸、經期紊亂、免疫力下降、視力減退、白內障、精蟲減少、流產、胎兒畸形等,還可能危及血液、淋巴與細胞原生質,誘發癌細胞。

兒童與青少年
 ──市場的新興受害者

  旅居美國的自然療法專家雷久南博士曾說過:「成長中的孩子,器官還沒發展完成,對外界的干擾最敏感。」由於手機市場漸趨飽和,老人、青少年與兒童也成為廠商急欲開拓的消費層。號稱可以讓父母安心的「兒童手機」套裝產品在近年爭相上市,鼓勵家長替小孩準備一支隨身手機,好方便掌握他們的行蹤與安全。不過這並非真的好事一樁,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在四月份接受媒體訪問時,以國外的經驗與研究報告說明手機對兒童與青少年身心的危害:

  • 澳大利亞的科學家法蘭博士已經確立「手機輻射會破壞細胞防禦系統,進而引發癌症」的理論,認為孕婦、青少年與兒童都應該少用、甚至不用手機。

  • 英國國家輻射防護局於今年一月起,要求父母不得讓八歲以下的幼兒用手機,除非發生緊急事件。

  • 匈牙利的科學家針對青少年使用手機的情形做調查,結果發現使用手機的青少年容易罹患「手機依賴症」:一旦離開手機,就會煩躁不安、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如果手機沒電、訊號減弱,也會焦慮緊張。

  因此,消基會呼籲國內正視未來主人翁的健康問題,不要再開發或使用兒童手機。電磁波對人體所造成的危害,已經逼得我們不得不正視它;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在科技洪流中誰才是e世代真正的智者?講手機的當下,到底有多少話非講不可?下載鈴聲、玩Game、拍照,得到是心靈真實的滿足與快樂,還是依賴與落寞?如果我們願意放下習慣與喜好,認真思考手機帶來的得失,也許電磁波的夢魘可以延緩或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