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的故鄉

台北 慧薰


  夏日來碗冰鎮過的仙草蜜,甜蜜沁涼,暑熱頓消。仙草蜜是熬煮仙草,加澱粉讓它成型的。國內百分之八十的仙草來自新竹縣關西鎮,不論香味、膠質均優於國外進口,所以當地人非常自豪關西是仙草的故鄉。關西鎮,山清水秀,舊稱「美麗庄」,也叫「鹹菜甕」,除了因為盛產鹹菜外,三面環山只有一個出口,地形上也像個甕。日本統治時期,為了方便施政及消除漢文化,因為鹹菜的台語發音(Kiam Tsai)和日語關西(Kan Sai)相近,乾脆就叫「關西」,和另一邊的「關東」遙遙相望,成為新竹的重鎮。此地的水與空氣均未受污染,全年均溫攝氏二十三度左右,非常適合栽種仙草,當年推動「一鄉一特色」時,仙草自然脫穎而出,成了關西的代表。

  仙草本是一種野生的青草藥,搓揉葉片即有黏黏的膠質出來,而莖部則是香氣的來源,曬乾後叫「仙草乾」,放越久越好,一般都存放三、五年後煮成仙草茶,才不會有青草及辣味;仙草茶加上澱粉如太白粉、地瓜粉、馬鈴薯粉或蓮藕粉,冷卻後即為仙草凍。《本草綱目》記載:「仙草味甘、性寒,煮成茶飲,清涼解渴、降火氣,消除疲勞,老少咸宜。」

  關西是典型的農村,早期農忙怕中暑,仙草茶無可代替;孕婦吃有名的「仙草雞」,既可解胎毒,對胎兒還有美白效果,絕不會生出個「仙草寶寶」;關西素有「長壽鄉」美譽,不曉得是否因它的好山好水及常吃仙草有關。

  仙草種類繁多,為保有優良品種,關西以「無性繁殖法」的扦插方式代替容易變種的撒種栽植;一年生的仙草,每年九、十月採收,留母株在田裡,十一月開花,把花打掉以免影響品質。二月天在冷風颼颼中截取約七公分長的莖,一根根扦插,等它自行蔓延生長,這樣雖較辛苦,但保證品質。當我們啜飲仙草茶時,一股清香傳來,總叫人憶起古早味,顧忌市售飲料多含化學添加物的消費者,買罐黑黑的仙草茶,平實無華的外相,反能帶來許多安心;仙草少有病害與蟲害,一般農民均甚少噴農藥,何況政府還補助有機肥!

  看似平凡身價,何以有個不凡的稱號──「仙草」呢?關西人沒有辜負老天賜予的好山好水,保持原有生態,曉得與萬物共榮共存,仙草也親切地回饋他們。在關西農會積極輔導開發下,變化出仙草茶包,即溶仙草、燒仙草外,還有仙草粄條、拉麵等,不斷打響關西的仙草產業。保守沈默的鄉鎮,因仙草而成為矚目焦點,不但穩定關西人的收入,也讓家鄉年輕人回流,發展他們獨具特色的觀光事業……對關西人而言,這個植物,得自老天的厚愛,不叫它「仙草」,叫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