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之旅─拜訪豐園有機農場
台北 藍天
永豐餘公司是國內知名的造紙廠,早在十多年前,就以生產「再生紙」聞名台灣。它的關係企業永昇圃公司推出非石化低污染的家用清潔用品,讓消費者有機會在生活中為健康環保盡心。在宜蘭的鄉間,永豐餘公司也創辦豐園有機農場,五年來不但種有機,也結合附近居民,共同為當地農業注入活水。六月初,我們專訪豐園農場,來趟豐富之旅……
聽說宜蘭縣南澳鄉的豐園農場三面環山、單面臨海,在造訪它的路上,我的腦海曾勾勒將在農場遠眺海上日出的景象。到了目的地才知道,原來豐園與大海還有段距離,可說是被群山環抱,而遼闊的田裡,玉米、青椒等多種作物正結實纍纍,煞是可愛。空氣中幽幽地飄著迷迭香與薄荷香;遠處還傳來嘹亮的雞啼……
豐園農場是永豐餘公司向宜蘭縣政府承租的國有地,面積廣達三十五公頃,租期從民國八十九年至九十七年止。當初之所以會成立豐園,起因於董事長何壽川先生在四十七歲罹患肝病,他發現有機飲食的重要,因此興起種植有機、自利利他的想法。民國八十九年起,他先後聘用台大、中興、屏科大等學有專精的農學專家開始經營豐園;同一時間也把甫由美國哈佛畢業的女兒派往中國大陸的崑山辦有機農場。
荒煙漫草起頭難
熬過困境曙光現
環顧豐園農場四周,滿眼鮮綠充滿生命力,不過俗話說得好:「萬事起頭難。」草創時期可不是這番面貌。第一任負責人曾國文先生是台大園藝系的碩士,他回憶當時豐園非常荒涼,放眼望去盡是比人還高的芒草和雜樹林,又因地處南澳溪沖積區,石礫遍地,肥力很低,廣大的場區裡工作人員只有四位。
曾國文的岳父一生務農,來豐園看過忍不住說:「這裡的土一看就知道不肥,你們做起來會很辛苦!」勸他不要留下來。當時芒草尚多,有一種會叮人的小蟲,每次曾國文留在農場過夜,就會被「蟲吻」,不只癢還會起水泡,不小心弄破,往往就得潰爛三月不得痊癒。說著他舉起手背:「你看!這就是被叮的疤痕,兩年了還沒消!」
不過這種景況並沒有擊退他們種有機的決心,背後強有力的支持者──董事長何壽川先生是關鍵。他給予曾國文極大的權限,使興建農舍、灌溉管線、搭網室等硬體設施順利進行,而且在了解農場人手不足的問題後,也同意額外雇用工人整地並負責農務,頭三年就耗資數千萬元,可見發展有機的決心。
由於地力尚未培養,剛開始植物多半營養不良,無法抵抗蟲害。種出來的菜又瘦又小,充滿蟲蛀的洞,好不容易有西瓜可收成,卻只有「棒球」大小,根本不能吃。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土地肥力漸增,天敵出現,病蟲害才就此減少,產量日益提高。
這時又遇到菜賣不完的問題,因為當時這些蔬果還沒有申請有機驗證,所以常遭消費者質疑「是不是真有機」?加上種類少、銷售管道不多等限制,豐收的菜有一大部分得請公司員工幫著吃或轉送育幼院,甚至犁入田中當有機肥。這些困境逼著豐園解決驗證與通路的問題,九十一年他們和慈心基金會接上線,順利在九十二年三月取得有機驗證標章,之後蔬果也由里仁公司銷售,多了一條穩定的通路。
甘於小鄉做有機
熱愛大地善待人
拜訪豐園時,負責招待我們的是現任負責人邱文杞先生,他是中興大學昆蟲系的碩士,也是八十九年豐園初創的元老。由於當天下午我們比約定的時間提早到達,所以先去附近海邊走走。就在那兒遇見一位遊人向我們求救,原來他的車輪身陷沙中,不得動彈。我們在此唯一的「熟人」只有未曾謀面的邱文杞先生,只好趕緊驅車找他想辦法。
他聽說了情況,馬上打電話聯繫吊車廠,接著令人驚訝的是,他匆匆抓起車鑰匙出門幫忙了,留下還拎著行囊的我們。在這樣一個靜僻小鄉能待下來做有機的人,除了對大自然與生命的熱愛,對人的熱忱也許也是另一項重要的人格特質吧!
集團栽培甫上路
玉米罐頭滋味美
邱文杞先生回來後,不待休息即開始接受採訪,談起豐園成立五年來的現況。他說,目前已開發面積大約是十公頃,其中蔬果區占三公頃,銷售通路已趨於完善,除了透過超市、有機店、里仁連鎖銷售外,也接受傳真與網路訂購。此外,永豐餘獨特的微生物防治技術也在這片土地上實際運用,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菌來保護植物的根群,可以取代農藥的使用。
他同時談到豐園正在進行一項全新的嘗試,那就是「集團栽培」。什麼是集團栽培呢?一個有機農友單打獨鬥,不但要照顧田裡的蔬果,還要買資材,遇到瓶頸需自己想辦法或找專家解決,收成的菜除了要自己包裝,還要貼上有機標章,最大的困難是銷售通路的問題,種出來賣不出去更心痛。
這些繁瑣的事項在集團栽培的模式下可以分工合作來解決。集團栽培有兩種,一為提供田地雇請農友來種;另一種則是以契作的方式,由農友在自家田地耕種,收成物由管理方收購,以同一品牌行銷。但不論哪一種,農友都可以專心田務,因為包括作物排程、育苗、堆肥與防治資材的提供,乃至後端銷售都有管理人員負責,可以免除很多辛苦。
其實在豐園成立之初,就被賦予成為「東部有機研發生產中心」的期望,而想要落實就必須發展集團栽培。九十三年,豐園先後邀集附近農友參加慈心驗證農友說明會,截至目前已有六位農友加入契作,規模雖不大,卻已跨出第一步,藉此也使豐園能提供消費市場更多樣而豐富的蔬果。
不過計劃起跑以來,豐園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也增加許多:農友不會填寫計畫書、工作紀錄表,他們要幫著寫、幫著畫圖,而且有機耕作的成本高、費工耗時,初期利潤又低,當農友對有機的信心瀕危之際,他們必須給予更多的關懷與鼓勵。邱先生說,參與的六位農友大多曾當過豐園的農場人員,既有理念又有基本技術,才能熬得下來。有個農友自去年底加入後,陸續碰到病蟲害與寒害,結果一個月只賺一萬多元,心情低落到大嘆不如回去做工,夫妻倆起碼可以賺四萬,所以能熬得下來繼續種有機的,都很了不起!
與在地人相處多年,豐園與這臨海小鄉彷彿也有生命共同體的感覺,因此在農產品規劃上,豐園希望能生產具有當地特色的有機農產品,例如西瓜與哈密瓜等;而為了讓更多人親身體驗有機農耕與南澳之美,近年來他們也與當地原住民部落合作舉辦許多活動,例如有機農場體驗營、有機餐教學、溯溪與生態之旅等,對地方觀光產業及生態保育盡了很大的心力。這樣的用心也得到當地政府的肯定,南澳鄉公所就委託豐園農場為當地的原住民提供有機栽培訓練,不但能使鄉民的生計有著落,也能保護生態資源,發展當地的特色。
除了集團栽培,永豐餘也嘗試開發農產品加工,希望在蔬菜短缺的夏季推出加工蔬果。九十四年初,永豐餘生技公司請嘉義朴子有機產銷班利用休耕期間種有機玉米,製成玉米罐頭。儘管過程中只加鹽,不加糖與任何防腐劑,但滋味香甜多汁,水準不輸進口品。這也是首批國產有機玉米罐頭,里仁公司欣見企業如此支持本土有機農業,便將一千箱(二萬四千罐)悉數購買,負責銷售。
送花之人先聞香
以良心走有機路
五年來由蓽路藍縷到平順運作,豐園的經驗足以作為企業跨足有機農業的參考。有企業支持,豐園做有機應該比較簡單吧?邱文杞先生搖搖頭說:「一畦地、一分地跟一甲地的耕種方法、成本與經濟效益都不一樣。再說遇到颱風水災,同樣損失大量的農作,政府只補助自然人,永豐餘是公司行號,沒有補貼的份。」
不過話說回來,他還是很肯定這條有機之路。「送花給別人,自己先聞到花香。」他笑著說,來豐園以後原來不甚健康的身體變好了,何況這些高能量的蔬果還能讓食用者與大自然同時受惠,實在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他也語重心長地表示,有機農業最終真的只能回歸良心事業。以他曾經在農藥公司工作的經驗,清楚知道農藥的品項其實超過一千多種,可是國內檢測農藥的化學方法,頂多能檢測出幾百種而已,要做驗證、種有機,一切都要回歸良心!
免費義工雞朋友
日夜熱鬧生機昂
漫步農場,這裡的林相豐富,樹木極多。當初為了開發快速生長的木材作為造紙原料,曾經以近十公頃大面積種植桉樹,大葉桉、檸檬桉等品種多達十餘種。桉樹就是尤加利樹,葉子就是無尾熊愛吃的尤加利葉,台北市立動物園無尾熊所吃的樹葉,就曾經由豐園供應過好一陣子呢!
這裡的作物得天獨厚,因為有來自雪山山脈的湧泉灌溉,加上陽光充足,露天栽培的小黃瓜、青椒、番茄、南瓜、茄子、高麗菜甜度都很高。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田已經可以收成了,由於草生栽培,雜草及腰,飽滿粗壯的玉米就在草中若隱若現。走進溫室,蓊綠的空心菜、青江菜活力十足,紅莧菜、芥藍菜雖然只是幼苗,卻可預見一個月後健康飽滿的樣子。
這裡也培植藥用石斛,它的莖具有多醣體,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而且有助於修復視網膜;空氣中飄散的迷迭香、薄荷香則是來自旁邊香草植物區的沁涼。聽見久違的雞鳴聲,忍不住好奇農場怎麼也養雞?仔細一瞧,三十餘隻的公雞母雞聚在一間網室裡,有的低頭吃東西,有的咯咯叫,還有的索性飛上比人高的架子展翅高鳴……一問才知道,這是豐園特別的撇步:把雞群趕進收成後的網室,不但可以幫著把剩菜吃乾淨,也順便把土裡的小蟲和草籽清一清。看到一隻隻結實的雞,有的遊客忍不住想買回家加菜,豐園剛開始也應顧客需求,賣菜也賣雞,不過事後想想,這些雞就像免勞健保的義工,既然是好朋友,為什麼要賣給別人吃呢?所以後來就不再賣了!
日暮時分,農場的工人一個個騎著腳踏車準備收工了,只有一位還蹲在草叢裡割草,問他怎麼還不回去?他滿身是汗地說,因為今天來得晚,所以想趁著天沒黑,多除些草做為彌補。仔細一看,這充滿雜草的地方原來也是菜圃,我不禁思忖這一大片草何時割得完?尋訪豐園,對一切歡喜讚嘆,眼前這一幕更讓我貼近現實,一把有機菜不過二、三十元,如果加上背後人們的付出,一把菜何止這個價錢呢!
編按:
豐園農場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朝陽里海岸路100號 Tel :(03)998─2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