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捎來的警告─從含汞魚肉談起
台北 滄浪
六月二十日晚間電視新聞報導有位醫師的母親愛吃魚,醫師把魚拿去化驗,發現魚肉內所含的重金屬污染已嚴重到一天攝取巴掌大的魚肉,人一吃下去,就會吃進超過安全標準的重金屬化合物,危及健康。農委會委託學術單位對市面上水產品進行重金屬檢測,發現鯊魚、旗魚等深海魚含汞濃度已高達0.62PPM,遠超過日本的0.4
PPM安全標準,深海魚類所含的重金屬與化學污染又再度引起社會的關切。
二、三十年前當學生的時代,老師說深海魚類含不飽和脂肪酸,會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有助於防止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發生,並可減緩紅斑性狼瘡、氣喘等自體免疫性疾病,所以足足有一、二十年還流行把深海魚油做成膠囊當補品呢!
曾幾何時,這些海中之寶已飽受重金屬污染或戴奧辛、多氯聯苯、環境荷爾蒙等化學污染。去年北海鮭魚所含的戴奧辛也曾喧嘩一時,不只北海,波羅的海、地中海也名列其中,因為它們都是鄰近工業區的海域。人們以為海洋是無窮無盡的淨水槽,太習慣把廢棄物和污水倒入河海之中,可是污染的速度早已超過淨化的速度,首當其衝的就是海中的生物。
從食物鏈的形成來看,小魚吃藻類與蝦類,中魚吃小魚,大魚吃中魚,而人是這個食物鏈的終結者。一般人誤以為深海污染較少,所以深海魚的污染應該比較少,其實不然。深海魚多屬中大型的魚,在吃進小魚時,小魚體內累積的重金屬、戴奧辛等化學污染隨著也吞進肚裡,累積在脂肪中。大魚生命期較長,因此體內的生物累積要比小型魚來得嚴重的多。
日本愛媛大學做了十年的追蹤,發表的報告值得大家仔細思索:海豚的體內多氯聯苯的平均含量高達10PPM,是海豚洄游海域濃度的一千萬倍;而日本海附近有一種專吃鮮魚的鯨魚叫虎魚,它體內的多氯聯苯高達
500PPM,這個令人咋舌的數字足以表達毒化了食物鏈之後,高居生物鏈頂端的悲哀!
針對汞中毒等重金屬污染,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去年針對即將懷孕婦女、孕婦、哺乳的媽媽及幼兒提出呼籲,減少食用馬頭魚、鯖魚、旗魚與鯊魚等四種含汞量超過1PPM的魚類,以避免腎、腦、肝等慢性傷害,造成畸胎、不孕或幼童的生長遲緩等。因為重金屬污染多存在脂肪組織裡,專家提醒大家少吃魚皮、內臟和魚卵。汞尚且如此,號稱「世紀之毒」的戴奧辛就更恐怖了,它會造成癌症、嬰兒殘障或流產,破壞人體的免疫機能。
經過多年的研究,專家已確認戴奧辛進入人體的管道,約有90%是透過食物進入人體,只有不到10%才是由呼吸道進入人體。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減少肉類脂肪的攝取,食用低脂肪類的食物及較簡單的烹調方式,有助於體內戴奧辛負荷量的降低。成大環醫所蘇慧貞教授引用衛生研究院的建議,包括肥肉、大型深海魚(如鮭魚、鮪魚、鯊魚、鱈魚)、動物內臟以及雞皮、鴨皮等動物脂肪中,都是戴奧辛蓄積的地方,尤其孕婦特別要避免這些食物。
為什麼特別叮嚀孕婦呢?戴奧辛和類似它的眾多化學毒品可以透過胎盤或母乳垂直傳給下一代,造成新生兒殘障。事實上,不只孕婦,男性的精蟲也會受到破壞,越戰的退伍軍人因受橙劑(落葉劑)污染,生出來的畸形兒比例特高即是證明。這些毒素甚至會直接傷害人類的DNA,演化數億年的基因一旦和毒素結合造成突變,到下一代才會顯現出來,有缺陷的DNA會遺傳下去,悲劇也就一代代重演!
如果你還是覺得這些事離你很遠,繼續丟棄與污染,請再看一個實驗:日本東海大學從日本海送出去的漂流物,一年後漂到美國海域,十年後繞地球一圈再回日本海;而氣體更快,兩週至兩個月即可循環地球一周。足見洋流、氣流是一個自體循環,食物鏈又何嘗不是?丟出去的總會再回來!
海洋提供世世代代豐富的食物來源,可是就在我們這一代,我們讓有毒化學品氾濫自己的家,也污染了食物鏈,聰明的人類啊!能不能在來得及之前煞車、轉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