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石山的有機金針

台北 子軒


  又到金針花開的八、九月,花蓮富里的六十石山遊人如織,整座山的金針花使出渾身解數,以陽光般的燦爛笑容隨著秋風起舞迎賓。登高放眼一望,遠山白雲出岫,近處翻騰著一片金黃的花浪,幸好沒有錯過這一年一度的金針花饗宴哪!

  六十石山是花蓮海岸山脈中的一個小丘,海拔九百公尺左右,據說開發前整座山芒草蒼翠蓊鬱,有經驗的人推測這座山的土壤一定很肥沃,便上山開墾,果然在平地一甲地大約收成四十石的米,可是在這裡可以收成六十石,故名「六十石山」。民國六十幾年起,因應縣政府的觀光策略,整座山慢慢只種金針,沒開花時上山,整片綠油油的萱草就像一大片草原,加上有點規格化的農舍,景色就像夏天的歐洲山村,所以又有「小瑞士」之稱,這是民宿的老闆黃德森先生所分享的地方誌。

  經營民宿的黃德森先生,精瘦黝黑,看起來更像農友;沒錯,他是此山唯一的有機農友。在他的農莊門口,很光榮的蒙花蓮縣政府豎了一個「無毒之家」的驗證招牌;為了鼓勵觀光與環保,該縣對三十一位提供純淨、自然的產品並兼顧生態環境者頒此殊榮。

  黃德森自八十七年開始就把屋旁兩甲地的金針依有機無農藥的方式栽種,並且依純自然、不加任何化學添加物的方式烘乾他的金針花。不過金針乾的收入根本不敷雇工除草的工資,他坦承:「實在是用民宿的收入來養這片有機田,但我至少賺到健康。」

  「健康無價」對苦於嚴重過敏、求醫無門的黃先生而言,是非常深刻的體驗。八十幾年,黃先生的過敏症狀嚴重到眼睛腫得睜不開,肚皮硬到皮膚捏不起來。他為了這個毛病,只要有人說哪邊有皮膚科的名醫,他就搭夜車趕過去掛前幾號。那時還沒有開辦全民健保,醫藥費一次五、六千塊在所不惜,他只求能拔除這個苦楚。

  最後一次求診時,他很焦急地問醫生何時才能醫好,醫生老實地回答:「下輩子。」南北奔波卻不可能醫好,他失望到家,決定不再理會這個病,只要避開過敏原就好。事實上,歷經幾年的自我觀察,他也很清楚每次噴農藥或加工做金針乾之後就會更嚴重,他決定不再噴農藥,不摻硫加工,剩下的就聽天由命了。

  不噴農藥,金針頂多葉子因蟲害枯黃、落葉,新葉子反正還會繼續長,影響不大。但是雜草長得很快,不會高過金針的草就讓它們自生自滅,它們還可以幫著護住表土;可是高過金針的雜草會遮擋植株的陽光,一定要拔掉,這就處處需要人工了。幸好金針花開只有兩個月的旺季,長長的淡季可以讓他投入耘草、堆肥的工作。

  一般金針加工會摻硫粉有兩種功能,不但讓金針色澤鮮艷,薰進產品裡的二氧化硫還有防腐的作用。他不摻硫,如何讓金針不會壞掉?這是很現實的考驗,足足花了兩年才找到答案。 八十七年有機金針開始收成時,他天天做實驗、寫紀錄。有的日曬幾小時後捧進來烘乾,有的直接進爐子烘乾,有的烘、曬交替。他發現日曬的會變味,因為酵素會繼續作用。排除日曬的方法,接著研究烘烤的溫度與溼度,如何讓金針內外都夠乾燥卻不會太過火而脆裂?這個問題一直研究到八十九年秋的那批收成才試驗成功。

  找到加工的訣竅,心想那一年的收成可以賣得出去了,不料八月底來個颱風,連屋頂、冷藏庫都吹走,乾燥機吹得只剩厚重的爐嘴,那年烘好的收成自然也報銷了。不過人平安、地無恙,一切可以重起爐灶;黃先生還親自把那個爐嘴加上一點鑄工,裝飾成一個鐵人,讓它守在門口做歷史的見證呢!

  連著三年的有機金針談不上收入,不過他卻賺到健康──他的過敏不藥而癒了!說來好笑,第一年他的金針乾不摻硫加工,黑褐色的金針不但賣不出去,還惹來別人的訕笑。黃先生沒把握產品能放多久,便很努力地吃,以免壞掉。為了消快一點,他把乾金針丟進沸騰的水中悶一下,湯當茶喝,泡軟的金針則撈出來當菜餚。沒想到幾個月下來,過敏不再發作,無病一身輕。這個親身體驗,讓他的現身說法很有力,提醒大家保健之道不在花大錢保養,清淨的環境、乾淨的食物是當下可以把握又不可或缺的要素。

  多年的病根拔掉了,固然是一大樂事,但是熟人、鄰居看到他,經常一手指著他,一手指著腦袋瓜搖搖頭,暗指他的「頭殼歹去啊!(台語)」黃先生默然接受,因為恢復的健康讓他堅持這樣做才對。可是黃太太就得做好些調適囉!不過她目睹丈夫病情的轉變,轉而積極開發菜單,和來他家住宿的旅客互動,讓顧客了解他們的有機金針雖然其貌不揚,的確是有利健康的好東西。漸漸地,吃過的、買過的人會繼續郵購,六年下來通路就不成問題了。

  現在黃先生不但在他的金針產銷班鼓勵班員改做有機,世界展望會還洽請他把有機金針的生產與加工技術教給山頭另一邊的原住民,他也樂於全盤托出,因為他希望大家過得更健康快樂,家鄉也能常保青山綠水啊!